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設計單位? 鱗見設計工作室
項目地址 北京
建成時間 2024年10月
項目面積? 336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設計單位提供。
小院位于北京市郊區,業主是一位首飾設計師和一位攝影師,他們的院子不但要是一個溫馨的家,也要包含一個小工作室。
院子的原貌有一個傳統的硬山瓦頂北房,西廂房的位置是一個兩米寬,南北通長的廊道,沒有東廂房,南方位置有一個更小的簡易茅廁。院子的北房很正常,跟村里的大部分院子類似;南方太小太簡陋,沒有保留價值;而這個“西廂房”是個室外廊道,建筑制式頗有傳統美感,但是寬度只有兩米,空間太窄,屬實是棄之可惜、留之無用。設計首先圍繞著這個“西廊道”展開思考,希望通過設計不但能解決它的“痛點”,反而還能讓它成為亮點。
從功能布局上看,比較適合的改造方式就是:北房整體保留,此處光線最好,功能設置為居住區,以臥室與客廳功能為主,更注重私密性;南房重建并擴大,功能設置為工作區,靠近院門,公共屬性更強;西廂房一定程度地擴大,功能以廚房和餐廳為主,有一定的會客功能,也是居住區的延伸,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院子的入戶門比較大,是一個具有傳統風格的院門,設計希望保留它。那么緊挨著大門的南房,就把它做的簡潔現代一些,一方面與大門形成一定的對比,另一方面主人工作室也更適合簡潔方正一些,更加實用。
入戶門正對著一處毛石砌筑的影壁墻,這里是進門第一印象,設計希望它充滿鄉村感。進門后的右手邊是一處戶外小棚,可以臨時放置些物品,也可以碼放一些木柴等怕淋雨的東西。
“西廊道”這里是整個院子的核心“痛點”,設計首先要把它擴建,因為原本兩米寬的空間就只能作為一個過道。擴大之后的空間是一半“老廊道”,一半新房子,希望把這種碰撞展示出來。
設計在新老結合處設置了一個天窗,它一方面能把“老廊道”的屋檐在室內展示出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此處的自然采光;第三方面,這個天窗能讓坐在這里的人看見天空,配合朝向庭院的大面通透門窗,這讓這個餐廳很有“戶外感”,別有一番韻味。
中心庭院是工作區、餐廳區、居住區的視覺中心,它們分別都向這里取景,所以這里需要是一個美麗的花園。院子西南角的銀杏樹在秋天金燦燦的,東南角的玉蘭樹在初春第一個開花,南邊的象耳芋剛種下的時候也就巴掌大并且只有一葉,沒過多久就比人高了,像五六個插在一起的巨大扇子,北邊的芭蕉葉子也仿佛不服輸的在跟象耳芋比著個兒。這個小花園在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季節都有不同的驚喜。
工作室的位置是在南房,傳統的院子都不會在外墻開窗,所以這里就成了一個背光區域,因此設計在這里的南北兩角分別設置了斜天窗。除了夏天通過電動窗簾遮光為主,其他季節的陰晴雨雪、陽光和天空都是工作室的景觀畫卷。至于為什么做斜角天窗,因為設計想讓院子在冬天有更好的采光,冬天陽光角度很斜,高一點的南房都會很大程度的擋光,而南房做了斜角處理之后在冬天就可以讓院子照進更多的陽光了。
居住區的北房是一棟傳統的磚木結構瓦房,設計把質感最強的木結構房梁裸露出來,并且讓木匠師傅把房門也做成了傳統的原木門,再配合顏色相近的木地板,這樣整個室內空間就形成了一個溫馨的居住空間氛圍。
壁爐是小院主人第一個設計訴求,冬日里看著跳動的火光發呆,非常治愈。
浴缸是小院主人第二個設計訴求,她很想要一個靠在窗邊的浴缸。
設計圖紙? ▽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廊下之家
類別:老房院子改造、住宅
項目地址:北京
設計時間:2024年1月—2024年4月
施工時間:2024年5月—2024年10月
項目面積:336平方米
設計單位:鱗見設計工作室
主創設計師:趙洋
設計團隊:馬思彤、任輝、劉釗
主材料:紅磚、木材、水泥、毛石、玻璃
攝影師:呂文志
攝影版權:鱗見設計工作室
版權聲明:本文由鱗見設計工作室授權發布。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
投稿郵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下一篇:阿迪達斯:上海安福322旗艦店,經典向前 / TOMO東木筑造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