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9月10日,廣州南沙大涌安置房項目完成首個模塊化箱體吊裝,標志著項目由土建主體轉入模塊化施工的階段。作為全國首個獲得6%容積率激勵的模塊化建筑項目,該工程正以政策引導與技術創新“雙輪驅動”,為廣州保障性住房建設提速提質提供有益探索。
大涌安置房項目總建筑面積約4.5萬平方米,可提供284套住房。據項目建設方介紹,該項目運用模塊化集成建筑體系,整體建設周期可縮短約65%。模塊化構件在工廠預制完成結構、機電管線與基礎裝修,首吊后現場將按照樓棟與單元分區組織施工,實行“吊裝—連接—驗收”的閉環作業流程,加快主體結構建設速度,有效壓縮群眾回遷等待時間,降低安置房過渡成本。
在高層住宅推廣應用模塊化建造技術,需著力破解結構安全保障與空間利用效率的雙重挑戰。項目一方面選用高強混凝土材料作為項目模殼,提升結構強度;另一方面采用預埋鋼板加強對拉工藝,使模殼可作為剪力墻的鋼筋保護層,將墻體施工厚度精準控制在220毫米,在保障結構穩定前提下最大限度釋放室內使用空間。
此外,項目還運用空心疊合剪力墻技術,將剪力墻鋼筋預先在工廠集成并與模塊化箱體同步預制,現場施工僅需對上下層模塊墻體做附加鋼筋連接即可完成拼接,顯著減少濕作業、噪聲與揚塵,提升綠色建造水平。
2024年,廣州市陸續出臺《加快推進新型建筑工業化五年行動計劃(2024-2028)》和《廣州市裝配式建筑和模塊化建筑項目容積率激勵措施實施細則》,明確將模塊化建筑作為廣州市新型建筑工業化發展的新亮點,對符合條件的建筑單體給予最高6%的容積率激勵。大涌安置房項目以模塊化箱體水平投影最高占比62.86%、層應用最高占比67.74%的技術方案,率先完成認定,成為政策激勵的“首例樣板”。
中建國際投資(廣東)有限公司南沙片區負責人李長蔚介紹:“我們邀請裝配式專家論證技術可行性,同步補充裝配式建筑預評價資料,逐項回應技術疑點;例如對模塊非外墻剪力墻節點結構做法進行調整,創新采用空心墻形式集成至箱體,最終實現100%免模板免支撐。”作為第一個吃到政策“螃蟹”的項目,大涌安置房不僅完成了政策從文件走向現場的實踐閉環,也為后續項目在認定標準、流程執行、機制銜接等方面提供了可復用的操作路徑。
“大涌項目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參照。”南沙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在后續項目中進一步優化認定機制和產業鏈配套,讓‘政策引導+技術成熟+機制可復用’形成閉環,加快構建城市級新型建造生態。”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行業新聞 | 四川綿陽建設工程“質量月”活動啟動 智能建造現場“未來感”十足
下一篇:行業新聞 | 好房子,安徽如何造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