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教程-小別墅案例實踐之底層隔墻基礎"> 底層隔墻基礎包括:C15素混凝土墊層、磚墻、地梁。1. C15素混凝土墊層1)在基礎平面圖中鏈接基礎平面布置圖CAD文件,將CAD文件移動到相應軸網的交點,導入">
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底層隔墻基礎包括:C15素混凝土墊層、磚墻、地梁。
1)在基礎平面圖中鏈接基礎平面布置圖CAD文件,將CAD文件移動到相應軸網的交點,導入的圖形將作為C15素混凝土墊層的輔助線。
2)在Revit中選擇“結構”選項卡"基礎面板選擇“板”打開選項選擇“結構基礎:樓板”;
3)在屬性面板點擊“編輯類型”"復制,創建名稱為“素混凝土”的墊層;
4)將墊層厚度值設為“300”大小,并添加“素混凝土材質”,詳見圖2.3-10。
5)其中“素混凝土”材質創建流程詳見圖2.3-11、2.3-12所示;
6)創建樓層邊界。使用“拾取線”工具繪制墊層邊界線,詳見圖2.3-13所示;
7)設置基礎墊層標高為“-500”,詳見圖2.3-14所示。
注意:繪制墊層邊界線時,邊界輪廓必須形成封閉的狀態。
地梁(patand)俗稱為地圈梁,圈起來有閉合的特征,與構造柱共同形成抗震限裂體系,減緩不均勻沉降的負作用。與基礎梁有區別,基礎梁主要起聯系作用,增強水平面剛度,有時兼作底層填充墻的承托梁,不考慮抗震作用。
1)查看地梁(DQL)位置、尺寸、材質C25,詳見圖2.3-15所示。
2)單擊結構選項卡"選擇梁"點擊屬性欄的編輯類型"復制地梁類型"填寫名稱"修改長寬尺寸"確定"最后在屬性欄添加材質C25。詳見圖2.3-16所示。
3)創建地梁名稱修改尺寸點擊確定,在“修改/放置梁頁面”框中選擇“直線”方式繪制,詳見圖2.3-17所示,按快捷鍵A+L將地梁對齊相應尺寸位置,完成詳見圖2.3-18所示。
4)點擊,觀看3D效果圖,單擊“修改”選項框中的“鏈接”,將地梁與承臺基礎鏈接。詳見圖2.3-19所示。
1)磚墻需要繪制兩種尺寸的類型: “底層隔墻-240”(1-1大樣的墻體尺寸240mm)、 “底層隔墻-370”(2-2大樣墻體尺寸370mm);
2)點擊 “建筑”選項卡"選擇 “墻”" “墻:結構”"選擇屬性欄的“編輯類型”"跳轉至類型屬性選擇 “復制”手動輸入“底層隔墻-240mm”,如圖2.3-20所示;
3)點擊“編輯”,修改墻的厚度和材質。將厚度修改為“240”mm,并賦予墻“底層隔墻”的材質,詳見圖2.3-21所示。
4)其中“底層隔墻”的材質新建和編輯的過程如圖2.3-22所示。
5)在當前樓層平面視圖(基礎平面視圖)中,選擇“底層隔墻-240mm”墻類型進行繪制磚墻;
6)修改磚墻屬性值。將“底部約束”設置為“基礎”、“底部偏移”為“-500”;“頂部約束”為“基礎”、“頂部偏移”為“-200”。繪制完成后按ESC鍵,可以退出墻體繪圖界面,完成這部分隔墻詳見圖2.3-24所示。
“底層隔墻-370mm”的繪制方法同“底層隔墻-240mm”,不一樣的是“底層隔墻-370mm”的磚墻“底部約束”為“基礎”、“底部偏移”改為“-500”;“頂部約束”為“基礎”、“頂部偏移”為“0”。
轉載請注明來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im/249811.html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