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案例,鋼結構工程"> 該項目是一個某智能化全封閉綜合料場工程,網殼形狀是正方四角錐﹐總體是拱型結構。網殼支承都是建立在下弦柱點周邊支承基礎上的,結構大小為網殼南北向總數量為50道軸線">
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該項目是一個某智能化全封閉綜合料場工程,網殼形狀是正方四角錐﹐總體是拱型結構。網殼支承都是建立在下弦柱點周邊支承基礎上的,結構大小為網殼南北向總數量為50道軸線,柱距4m,1軸—50軸長度總共為380m;東西跨度方向A一K軸共96m,簡殼最大垂直距離是53.6m,網格大小約為4m×4m,連外部構件的厚度一同算,總厚度可達3.95m左右。通過上弦支撐的應用,為不違反結構制約道路凈空的規定,網殼支撐條件是要在1.5m高的鋼筋混凝土柱之上施工。在垂直方向是通過3個獨立網殼構成,每一個網殼就是一個區段,網殼跨度兩側下方布置平板支座帶靠背支座。總體效果為圖1所示。
圖 1 某智能化全封閉綜合料場工程效果示意圖
以前傳統的施工方法,大部分是憑著技術人員與專家多年工作經驗進行施工,沒有辦法用數據進行描述,也無法對施工方案進行直接計算、比較等,就更沒有辦法預測出施工過程中突然發生的問題。而BIM施工模擬的創建,將方案整個過程映射成為虛擬環境,就能夠很真實地把施工方案展現出來,再憑借虛擬環境對整個項目施工過程進行全程掌控,倘若發現問題,即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以便于達到比較.驗證、完善、優化方案等目的。
在建筑項目施工過程中,通過建立BIM模型,對施工方案進行模擬。此模型可以采用模擬建筑施工的虛擬環境,能夠發現施工過程中將有可能出現的問題與潛在風險。通過發現的問題與風險再對模型進行相應的調整與修改,直到虛擬環境中不存在問題與風險為止,這樣就可以通過BIM模型來對實際建筑項目施工進行指導,從而有利于施工按期完成,同時還使施工質量得到保障。
應用BIM技術的優勢在于為原料煤棚工程建設給予強大的技術支撐,并指導實踐操作﹐幫助具體建設方編制有關施工措施,但要實現BIM技術的應用還需解決一些重點問題:
1)大體積擋煤墻三維可視化展示。應用BIM技術創建原料煤棚大體積擋煤墻﹑冷卻水管﹑鋼筋的三維模型,仿真模擬大體積擋煤墻實施過程,在冷卻水管設計要求的基礎上實現降溫管控,并通過冷卻水管及鋼筋三維可視化模型的應用及時調整碰撞位置。
2)BIM技術在網殼吊裝施工方法的應用。通過BIM技術的應用,仿真模擬網殼地面拼裝前后步驟及方位,起步吊裝、高空拼裝等過程,可視化模擬汽車吊的停機方位、吊車臂伸長距離、吊車臂傾斜度,不斷地模擬﹑仿真、嘗試,最終形成一個優秀的吊裝方案。
BIM施工模型構建
BIM施工模型與BIM設計模型還存在很多不同,前者主要用于對建筑項目工程施工指導,后者主要針對建筑項目設計過程進行指導,施工與設計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與工序。前者能夠對施工現狀比較客觀、真實地再現﹐比如施工各段的劃分、構件的拆分等,此外,還包括施工機械﹑臨時設施等過程,而后者就不能包含這些內容。該智能化全封閉綜合料場工程就是運用Revit軟件系統構建的施工模型,再依據CAD工程設計圖紙,遵照施工現場有關計劃安排與相關規定,對BIM模型進行第2次分解。其目的就是為了后續施工過程中應用與提取相關工程信息帶來便利。BIM模型詳如圖2所示。
3D施工工況展現與工程量的統計
BIM施工模型主要包含多方面內容,甚至連施工現場的大門與圍欄都能模擬出來,總之與實際狀況一模一樣,通過三維模型體現各節點施工情況﹐如此,就可以對施工現場進行更形象、更真實地展現。從而更方便對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進行驗證。
運用Revit明細表,對BIM施工模型鋼結構件中的各種名稱、編號、規格以及材質等進行統計。而且還能通過其計算功能對各構件質量進行統計,在這當中,鋼構件的質量與長度可以作為塔吊選擇的參考依據。此外,再依據構件開始吊位、質量以及安裝空間等情況進行全過程的模擬,對其安裝可行性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對堆場進行合理配置。通過有關統計研究表明,S省H大學體育館工程建筑包括Q235B與Q345C兩類主要材質,鋼構件總共近400件,其中整體提高部分有58件,整個項目鋼構件總重量大約為500t,其中整體提升部分約有150t,單件分段吊裝最大重量與單件分塊吊裝最大重量分別為85kN、95kN。
大跨度網殼吊裝方案仿真模擬
啟動Fuzor軟件,將建立好的網殼起步模型導入軟件,從而開展模擬起步網殼吊裝過程。設置好汽車吊停機方位及起步網殼地面擺放方位,在應用程序中對汽車吊型號根據網殼吊裝需求展開科學選擇。具體如圖3所描述。
圖 3 汽車吊與起步網殼擺放位置
汽車吊行駛到預先設置好的方位,汽車臂緩緩地伸至預先設定距離,在延伸過程中必須根據汽車吊臂實施要求進行,具體如圖4所描述。
圖 4 吊裝過程
在抓取網殼過程中,仿真模擬網殼吊裝前后環節,汽車吊完成首段網殼抓取后需要實施網殼旋轉提升,具體如圖5所描述。
圖5 網殼提升過程
結束高空施工后,要對北側山墻進行施工,選用小拼單元散裝方式進行,并且要根據沿軸線由上往下、自外到內的要求一步步完成。待網殼高空拼裝操作結束后,再根據拼裝前后順序把山墻實施好。具體如圖6所描述。
圖 6 山墻安裝
圖 7 網殼整體完成
圖7為網殼施工結束后的總體效果。利用模擬網殼起步區域及高空散拼的吊裝,該項目采用的吊裝設備達到吊裝要求,優化、改進了吊裝實施方案,能很好地完成項目施工。
出處: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1年第22卷第4期
作者:唐徐林
僅供學習交流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轉載請注明來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im/25163.html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