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市住房城鄉建委發布消息稱,我市加快推進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讓更多老百姓能夠以實惠的價格住上“好房子”,滿足大家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截至目前,重慶已開工建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15個、房屋8092套。
在我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長啥樣?是如何幫助有需要的市民實現“安居夢”的?
以“好房子”標準建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
本月底,位于九龍坡區石橋鋪街道的“九龍·宸曦”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將開展配售接待工作。早在建設方案披露之際,該項目就因高性價比、交通便利等特點備受關注。
“九龍·宸曦”作為重慶市首批、九龍坡區首個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共建房屋4幢、552套,每幢房屋配置為三梯六戶,配備車位472個。距軌道交通5號線巴山站、石新路站約500米,周邊配套有石新路小學、重慶育才行遠學校、龍湖星匯天街、云領天街等學校和商圈資源,預計售價7500-8200元/平方米。
不僅如此,“九龍·宸曦”項目采用了先進的施工工藝和技術,通過施工機器人等高科技智能設備實現綠色高效建設,設計上采用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海綿城市等理念,引入先進的智慧社區管理系統,配備安全監控系統和門禁系統。
“之前一直在看附近的房子,但因價格高于預算,一直沒有入手。”順利申請進入輪候庫的市民孫先生幾經對比后發現,“九龍·宸曦”項目各方面均符合他的心意,希望全家能盡早結束租房生活。
據了解,為提升項目整體品質,我市制訂《重慶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設計導則》,全面貫徹“好房子”理念,對項目選址、建筑設計、建筑結構、綠化景觀等10個方面進行設計指引,我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均按照“好地段、好配套、好品質、好服務、好價格”的“五好”標準和綠色、低碳、智能、安全四個核心指標進行設計建造。
在我市,按“好房子”標準建設的配售型保障性住房不止“九龍·宸曦”一個。豐都縣三合街道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按照綠色建筑標準設計,采用裝配式施工技術,配備建筑能耗監管系統、智能照明系統、視頻安防監控系統等信息化設備,項目住宅部分采用公區工業化裝修,公建部分采用全裝修。渝北區項目采用“大中庭+小組團”的錯落布局,創新性實現100%南北通透橫廳設計,通過高效保溫墻體與低輻射鍍膜玻璃的協同應用,項目綜合節能率突破30%,樹立低碳住宅新標桿,建筑之間留出足夠的視線通廊,以極具韻律和呼吸感的街道界面形成順滑的天際輪廓線,與城市互利和交融。
同時,這些項目聚焦職住平衡選址,盡可能在交通便利、公共設施齊全、配套設施完善等區域布局,建設中貫徹“現代社區”“完整居住社區”“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等理念,為市民營造宜居生活環境。
“按照住建部要求,原則上保障性住房都要建成‘好房子’。”市住房城鄉建委相關負責人表示。2025年,重慶將新開工建設6000套房屋,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項目計劃在2026年形成有效供給。
三項工作機制推動項目“加速跑”
為將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這個惠民舉措切實落到實處,我市堅持以需定建、制度先行、謀定后動,聚焦管理規范和效率提升,狠抓三項機制,推動項目建設跑出“加速度”。
建立項目調度機制方面,建立項目管理臺賬和進度“四色圖”,堅持每天分析研判、每周開會調度、每月書面通報、全年績效考評的協調推進機制,對進度靠后的區縣、企業進行約談。
建立申請輪候機制方面,督促指導各區縣及時制定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請條件、申購資格等政策,3月21日,全市41個區縣完成申請政策公開,并在線下設立了申請窗口。此外,我市在“渝快辦”開發上線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輪候庫申請小程序,建立與公安、民政、人力社保、規劃自然資源等部門聯合審核機制,在全國省級層面率先完成輪候庫建設。
建立資金監管機制方面,在全國率先上線運行資金監管系統,對項目資本金、財政補助資金、開發貸款、銷售資金的轉入、支用等環節進行全流程監管,筑牢專款專用的資金安全底線。
此外,我市協調加快手續辦理,組織發改、財政、規資等部門聯合會審,推動立項、用地許可等環節變串聯審批為并聯審批,對接設計單位支持方案設計和土地手續同步進行,九龍坡等區縣在手續辦理階段節約2個月至3個月時間。
去年,我市推動開工建設項目14個、房屋7092套。專班推進、以需定建的兩項經驗,入選住建部《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可復制可推廣經驗清單》。
保障性租賃住房累計籌集超29萬套(間)
除了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建設“多點開花”外,大力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籌建工作,也是我市加快構建住房保障體系、織密住房保障網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市出臺《重慶市保障性住房專項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和《重慶市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補助資金實施細則》,通過“真金白銀”,調動企業參與的積極性;同時,簡化審批流程,采用線上申請、線下辦理相結合的方式,及時核發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認定書,全面兌現稅收優惠、配套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切實減輕企業資金壓力。
與此同時,我市注重數字賦能,強化全流程管理。市住房城鄉建委上線住房保障綜合服務平臺,將全市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納入平臺統一管理,實現對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認定、建設裝修、信息發布、房源配租、租金定價、運營維護等全過程監管。在“渝快辦”上線保障性租賃住房申請輪候功能,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找房、租房提供便利。
此外,堅持以需定籌,多渠道籌集房源。一方面,組建專業化、規模化國有租賃平臺公司,引導以房地產開發企業為主的民營企業由單一的“開發銷售”向“租購并舉”模式轉變;另一方面,圍繞“一點四區”(軌道交通站點和商業商務區、產業園區、校區、院區)進行空間布局,在新建、改造基礎上,收購符合條件的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租賃住房,進一步拓寬房源供給渠道。
強有力的措施,推動了我市保障性租賃住房工作穩步開展。去年4月至今,全市新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3.5萬套(間),累計籌集29.1萬套(間),解決39萬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難問題。
以沙坪壩區小龍坎人才公寓為例,該項目原為閑置辦公樓,2023年,建融住房服務(重慶)有限責任公司將其改建為保障性租賃住房,2024年4月正式運營。目前,該項目出租率已達98.4%。通過政府出政策、國有企業出資產、社會資本投資運營的模式,積極為新市民、青年人來渝、留渝創新創業提供住房保障支撐。該項目作為沙坪壩區首個非住宅類保租房,成功入選國家發改委“盤活存量資產擴大有效投資”典型案例。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濱海新區公共租賃住房管理辦法后評估工作報告 2025年4月25日
下一篇:政策新聞 | 黎平縣“四維發力”構建傳統村落保護發展新格局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