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今年以來,亳州市住建部門以創新驅動為抓手,在重點工程中全面推廣BIM技術,助力項目建設提質增效。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術不僅讓建筑設計走出了紙上談兵的困境,更通過信息化和數字化手段,提高了整個項目的效率和質量。
日前,記者來到亳州市第三十五中學項目建設現場,該項目是市重點工程。在項目數字指揮中心,技術員們緊盯屏幕上的三維模型,通過BIM技術對施工流程進行動態模擬。
“多虧了BIM的碰撞檢測,我們提前解決了100多處管線沖突,工期至少縮短了15天!”施工單位中億豐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費社陽指著模型中的管線節點感慨道。
市三十五中項目涵蓋教學樓、風雨操場、綜合樓等8個單體建筑,其中風雨操場籃球場的鋼結構網架跨度達27.8米,管線排布錯綜復雜。傳統二維圖紙難以直觀呈現交叉施工矛盾,而BIM技術猶如給工地裝上了“透視眼”。
“你看這個位置——”費社陽放大模型中的走廊吊頂區域,原本密集疊加的通風管道、消防噴淋和電氣橋架,經過優化后分層錯位排布。“施工前通過BIM模擬發現碰撞點后,設計院連夜調整圖紙,現場直接按優化方案施工,省去了返工拆改的麻煩。”目前,該項目通過BIM技術累計規避管線沖突、結構干涉等問題百余處,節約成本超80萬元。
在綜合樓施工現場,技術人員正用平板電腦查看最新下發的三維交底動畫。“以前看圖紙靠想象,現在連鋼筋綁扎順序都能在模型里看得一清二楚。”依托BIM協同平臺,設計、施工、監理各方可實時共享數據,施工進度精確到小時級。
費社陽還現場演示了BIM-5D系統:輕點鼠標,模型即顯示當前完成的混凝土澆筑量、鋼結構安裝進度,并與計劃進度自動對比。“紅色預警區域代表滯后,我們會立即調配人手突擊。”這種“數字孿生”管理模式,讓400天的工期始終處于可控狀態。
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目前亳州市已在綜治信訪服務中心等5個項目試點BIM技術,從規劃階段的日照模擬到運維階段的資產編碼,實現“一模到底”全流程應用。“下一步我們將編制市級BIM應用標準,推動更多項目告別‘紙上談兵’。”(記者 劉景俠 通訊員 徐晨光 屈建龍)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Revit中視圖下劃線的創建技巧的圖文教程(文/BIM小妹)
下一篇:擬確認135個項目!關于2025年江蘇省智能建造試點項目擬確認名單(第三批)的公示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