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A建筑事務所公布平陽縣中醫院興鰲院區改造設計方案。
在鰲江鎮七星橋畔,一方曾被歲月遺忘的土地,正悄然孕育著一座與自然共呼吸的療愈空間。
平陽縣中醫院興鰲院區,如一株悄然生長的靈芝,在這片曾經閑置的土地上生根發芽,以建筑為媒介,重塑著醫院與城市、人與自然、療愈與日常的關系。
01 邊界重塑:從隔離到融合
傳統醫院常常是封閉的堡壘,高墻之內自成一體。而興鰲院區選擇了開放與包容,將冰冷的圍墻轉化為溫暖的連接。
建筑以南偏東平行于道路的肌理融入城市脈絡,沿街界面以謙遜而開放的姿態擁抱前來的人們。
主入口合理退讓,形成擁抱城市的前場空間,既滿足醫療建筑的標識性需求,又創造出友好的過渡區域。這里不再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醫療禁區,而成為社區的有機組成部分。
△ 建筑效果圖© POA
02 自然共生:山水之間的療愈力量
地處鰲江水系之畔,興鰲院區將自然視為最珍貴的療愈資源。設計巧妙引入“生態主軸”概念,將東側沿河生態景觀資源納入建筑語境。
△ 建筑效果圖© POA
門診綜合樓和病房樓通過風雨走廊連接,中庭庭院向沿河打開,讓沿河公園的綠色自然流淌入建筑內部。在這里,陽光、空氣、綠意不再是奢侈品,而是療愈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建筑不再是隔絕自然的屏障,而成為人與自然對話的媒介。
△ 建筑效果圖© POA
△ 建筑效果圖© POA 03 人文敘事:承載記憶,溫暖相待
這塊土地承載著老平陽縣中醫院的記憶,如今以全新的面貌延續著守護健康的使命。設計沒有選擇徹底的破舊立新,而是讓歷史與未來和諧共生。
△ 現場實拍© POA
△ 現場實拍© POA
原有的住院大樓經過整體翻新改造,煥發新的生命力。新建門診綜合樓與保留建筑相互環抱,形成守護生命的“健康環”,象征著醫療服務的持續與傳承。這種新舊交融的敘事,為建筑注入了時間的厚度與情感的溫度。
△ 建筑效果圖© POA 04 流動體驗:優雅流轉的療愈旅程
院內空間打破傳統醫院的線性走廊,以曲線和開放空間引導人流。三條主要車行流線相互獨立,互不交叉,讓急救車流、訪客車流和內部車流各得其所。
從主入口進入后,人們能以最短距離到達目的地。門診、醫技、住院三大功能區塊布局緊湊又相互連通,營造出層層遞進的空間關系。這種流暢的動線設計,不僅減少了交叉感染的風險,更讓就醫過程成為一場從容的流動體驗。
△ 總平面圖© POA 05 雙向治愈:建筑與社區的相互滋養
平陽縣中醫院興鰲院區的誕生,源于對醫療建筑本質的重新思考。這里不僅是治愈疾病的場所,更是滋養心靈的容器。
△ 建筑效果圖© POA
建筑以“L”型的形體相互環抱,猶如陰陽的兩股力量,相互依存,相互轉化。這種設計語言既暗合中醫“天人合一、陰陽相生”的哲學,也象征著醫院與社區的共生關系。當醫院向社區打開懷抱,社區也用溫暖反哺這座建筑,形成雙向的治愈與滋養。
△ 建筑效果圖© POA
在這片7609.9平方米的土地上,平陽縣中醫院興鰲院區以13200平方米的建筑面積,容納著120張病床和無數對健康的期盼。它不再是沒有表情的醫療工廠,而是融入社區生活的療愈花園,以建筑的語言詮釋著對生命的尊重與關懷。
平陽縣中醫院興鰲院區預計于2028年完工。
平陽縣中醫院興鰲院區
中國平陽
2025-2028
類型:衛生公共服務設施
建設用地面積:7609.9 ㎡
總建筑面積:13200㎡(其中改造病房樓5120㎡,新建門診綜合樓7980㎡)
占地面積:2440 ㎡
主持合伙人:潘成壽、Julia
設計團隊:Jason.L、鄭瑞華、林子玉、肖強、王欣然
業主:平陽縣衛生健康局
方案設計:POA建筑事務所
來源:本文由POA建筑事務所提供稿件,所有著作權歸屬POA建筑事務所所有。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Gensler新作:威奇托州立大學巴頓商學院?·?伍爾西樓
下一篇:伊斯坦布爾“巖石辦公樓”太會玩!片巖紋理+水晶玻璃,讓中新世地層“長”進建筑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