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設計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項目地點? 廣東廣州
建成時間? 2023年12月
建筑面積? 5245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華南農業大學綜合體育館總建筑面積52450平方米,建筑層數三層,高23.7米。主要功能包含了能容納近8000人的甲級主比賽館、訓練館、游泳館和配套服務功能。該館是2025年第十五屆全運會首個建成的新場館,將承擔全運會青年籃球比賽項目。

該體育館作為廣東省重點建設項目,是廣東高校規模最大的綜合體育館之一,在滿足學校體育教學的同時,能夠承接國內一類賽事或國際賽事,建成后已作為CBA廣州龍獅隊的主場場館之一使用。華南農業大學綜合體育館獲得2025年度德國標志性建筑獎(ICONIC AWARDS: Innovative Architecture)WINNER大獎。
△ 項目視頻 ?徐勉
華南農業大學綜合體育館在開創性地采用了開放與社區化理念,設計打破了傳統體育館封閉的建筑界面,通過融合社區共享服務與社交的復合化功能,以及樹傘廣場、滑板場地、步行騎樓、多層次平臺等戶外空間,將體育館打造為一個開放的校園運動與社區活動中心。該設計在提升場館日常使用率的同時,使體育館融入校園生活,并創造了充滿活力的校園空間和新的場所記憶。



選址位于華南農業大學校門東側,具有向校外社區開放共享的條件。場地東西長440米,高差最大13米,西側和東側分別通向教學區和生活區,是師生通勤往返的必經之地,設計希望將體育館打造為一個開放的活力社區中心,以及聯系校園東西分區的活力紐帶。

同時,用地西側、北側有生長良好的高大樹木,設計通過退讓的體量與謙遜的立面設計,使體育館與周邊生態景觀完美融合。



體育館處于校園師生日常往返于教學與生活區之間的路徑上,設計師希望將體育館融入校園生活,成為更具有交往功能的社區中心。設計采用了功能復合與空間開放的社區化設計策略。


首先,將泳池、網球訓練館等場館結合透明的界面沿校內主要道路布置,在主要步行流線旁布置滑板、攀巖場、健身房等更具有日常性與開放性的空間,通過這種開放、互動的體育設施,增加了沿途師生的體驗感與參與感。


其次,在訓練館、游泳館門廳設置咖啡廳與休閑吧,首層架空層引入冷飲店、體育用品店等社區服務功能,并布置了休閑坐階、座椅等設施,為日常路過的師生創造更多可以停留下來的公共性、社區化交往場所。開放與復合的設計使體育館不再是一個封閉的場館,而成為一個開放、充滿活力的交往社區。



在比賽館與游泳館之間的街角處,斜向切割的建筑體量圍合形成小廣場,其中布置了滑板池、冷飲吧、休閑坐階與休閑展廊,可以容納運動、社團與各類自發的社交活動。廣場上設置了20組傘狀遮陽構筑物,形成了以樹傘為主題的校園交往空間節點。


樹傘陣列以華南農業大學?;罩械摹懊妊俊痹貫橹黝},布置于南北向通風廊道之中,它們適應亞熱帶地區日照強烈和多雨的氣候,創造了全天候的戶外活動場所。樹傘在廣場上創造豐富的光影與舒適的小氣候環境,加上廣場旁的休閑咖啡吧,這里平日吸引了學生與社區居民在其中運動、聚集、休憩與交流,也在校園中創造了一個承載師生記憶的標志性場所。


此外,建筑在立面設計了一條類似騎樓街的步行路徑,以線帶點將樹傘廣場、休閑平臺、休憩區等公共空間串聯起來,為往返師生創造了一個開放且充滿樂趣的街區。沿途建筑采用騎樓空間與落地玻璃設計,行人可觀看到室內的體育活動,實現了室內外的互動的趣味與社區的參與感。




立面設計結合農業大學的學科特點,借鑒了印象派油畫中通過色塊表達谷穗與谷倉意像的手法,通過設計三種不同穿孔率鋁板作為立面“麥穗”構圖母題,形成三種不同明度的暖黃色調,結合穿孔折板幕墻機理表現抽象的“豐收麥浪”意像。


立面采用折板漸變的處理,隨著光線與觀賞角度的變化形成彷如風吹麥浪的豐富的視覺效果,為沿途師生帶來步移景異的視覺體驗。體育館立面創造性的將農業學科元素與現代建筑技術融合,使體育建筑融入校園社區,成為展現學科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名片。



這是華南地區少有的在建設過程中融合社區參與和研究性設計策略的大學體育館。項目在策劃階段通過對校園社區的問卷調查,分析了解師生日常性運動活動的使用需求,在設計階段提出融合日常使用需求的設計目標,并開展相關的設計研究。



通過融合日常需求的功能布局,結合立體的交通組織、彈性可變的使用空間,在保證平時與賽時可切換的同時,充分提高了大學體育館的利用率。
立體分流的交通組織
體育館采用了雙首層的設計,實現兼顧校內外人流的立體交通組織,有效保證校內外觀眾都具有相對獨立的流線,平時賽時人流都得到合理的組織。在舉辦大型賽事時,讓校外觀眾通過校門走上西側臺階,通過二層平臺進入競賽館。在校內師生賽時與日常使用時,可通過體育館北側道路,從一層入口進入競賽館、游泳館與訓練館的門廳。

彈性可變的使用空間
設計通過可變的功能布置為體育館賦予了多樣使用可能,提升場館的使用效率。其中:主場館采用三邊臺設計,可滿足大型賽事和校園典禮、表演使用,舞臺側采用多功能設計,可在舞臺、主席臺、訓練場地之間轉換。

中心球場周邊和部分看臺坐席設置平時可收起的活動座位,方便非賽時調整為各類球場,增加日常上課使用的運動場地面積,提升場館空間的日常利用率。外圍附屬用房也采用可變的彈性設計,通過可移動隔墻的調整,使房間適應平時與賽事不同的使用需求。



華南農業大學體育館創造性地將被動式節能技術、參數化技術與農業學科文化元素融合。外立面通過參數化設計的折面鋁板通風表皮,既組成了猶如印象派油畫中麥穗與谷倉的意像的建筑外形,又實現了以自然通風、采光為主的內部空間。




再加上場地周邊的保留樹木,使體育館成為校園里展現生態可持續理念與學科文化示范性地標。



技術圖紙 ▽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 華南農業大學綜合體育館
項目類型:體育建筑
項目地點: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岳洲路華南農業大學校內
業主:華南農業大學
建成狀態:建成
設計時間:2021.2—2022.02
建設時間:2022.03—2023.12
用地面積:18257.7平方米
建筑面積:52450平方米
設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創建筑師: 何鏡堂、丘建發、包瑩
建筑設計:姜帆、陳浩楠、陳志東、曾憲策、劉驍、鄒宏盛、黃沛寧、黃芷珊、曹韞燁、唐智弘、廖育琪、羅宏杰、呂雅婷
結構設計:郭遠翔、廖韶山、沈雪龍、越國明
暖通設計:黃璞潔、何耀炳、鄒玉進
給排水設計:岑洪金、顏正惠、陳燕桃
電氣設計:俞洋、過仕佳、江宏業、陳華堅
智能化設計:耿望陽、陳昳宏、范細妹
節能設計:胡文斌、吳晨晨、許玲玲
室內設計:姜文藝,楊光發,覃路
景觀設計:曾憲策、何少兵、林旭升、謝福朋、葉志全、胡靜敏
導視系統設計:吳瑋、崔浩
造價設計:劉嘉俊、陳嬰、羅劍培、鐘立佳、何炎龍、曾博
建設單位技術代表:曾靜雯
攝影師:徐勉、戰長恒
視頻版權:徐勉
版權聲明:本文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授權發布。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
投稿郵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皮亞諾在建方案:越南河內歌劇院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