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主體資料,免費贈送VIP會員!
    * 主體類型
    * 企業名稱
    * 信用代碼
    * 所在行業
    * 企業規模
    * 所在職位
    * 姓名
    * 所在行業
    * 學歷
    * 工作性質
    請先選擇行業
    您還可以選擇以下福利:
    行業福利,領完即止!

    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NULL

    ad.jpg

    BIM建筑|悼念 | 日本重要建筑師,紐約MoMA設計者谷口吉生逝世:精致細節的創造者

    發布于:2024-12-20 19:00:25

    網友投稿

    更多

    谷口吉生,1937—2024

     

     

     

    據日本媒體《產經新聞》報道:12月16日,日本當代重要建筑師,村野藤吾獎、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得主,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設計者——谷口吉生逝世,享年87歲。

     

    谷口吉生職業生涯項目多為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建筑,常用大片玻璃或是薄型結構,造型簡潔,反映出日本傳統建筑所擁有的特質:純凈、輕盈、透明;簡潔精致的構成和精美處理的細部,賦予了建筑一種永恒的美感。

     

    他曾獲得日本國內及國際上的眾多獎項,包括1994年獲村野藤吾獎、2005年獲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2016年獲皮拉內西羅馬大獎。

     

     

    “我沒有自己的子女,所以把所有我設計的建筑作品當成小孩來照顧。”

     

    谷口吉生,1937年出生于建筑世家,是家中的長子。父親谷口吉郎與外祖父松井清足都是建筑師。大學時期谷口吉生并不主修建筑,而是在慶應義塾大學學習機械工程。1960年畢業后,他經常參與父親與建筑師朋友的聚會討論,漸漸對建筑產生興趣,于是入讀哈佛大學,并于1964年畢業。谷口吉生曾為格羅皮烏斯短暫工作過,受其影響甚多。1964—1972年,谷口吉生在丹下健三的工作室工作,之后才成立自己的建筑事務所。

     

    他的項目多為博物館、美術館等文化建筑,常用大片玻璃或是薄型結構,造型簡潔,反映出日本傳統建筑所擁有的特質:純凈、輕盈、透明;簡潔精致的構成和精美處理的細部,賦予了建筑一種永恒的美感。[1]

     

    他也曾屢獲各類獎項——1979年和2001年獲日本建筑學會獎、1984年獲吉田五十八獎、1987年獲日本藝術院獎和每日藝術獎、1994年獲村野藤吾獎、2005年獲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2016年獲皮拉內西羅馬大獎、13次獲BCS日本建筑業協會獎。同時,他還是東京藝術大學客座教授、美國建筑師協會名譽會員、英國皇家建筑師協會國際名譽會員、日本藝術院會員。

     

    在日本建筑圈里面,谷口吉生是位智者。他很少參加演講、展覽等媒體活動,也很少在出版物上闡述自己的設計哲學。在公開場合里跟其他建筑師一起被品頭論足,不是他所樂見的事。[2]

     

    谷口吉生與野口勇討論模型? 圖源網絡

     

    “我不想當暴君或者盛氣凌人的人,但把規則定好并寫明白是很重要的。”

     

    谷口同時做的項目不會超過兩個,以保證有足夠的精力進行設計。對于項目的全過程參與,包括建筑、景觀、展陳和導視設計均親力親為。他的項目大多都是委托的,在項目開始之初就會和業主定下規矩,如果不能參與設計的各個層面,他將不會接受委托。不僅僅是在設計施工期間要堅持某些嚴格的規則,即使在房子建成之后,仍然會訂立協議,比如東京國立博物館法隆寺寶物館中的椅子位置都是固定的,不能有絲毫變動。[2]

     

    正是因為種種規則和協議的約束,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完成度極高的建筑作品。或許是早年學習機械工程的緣故,他對于模數關系有著極致的要求,地面鋪裝、軸網柱子、幕墻分割等等都有其嚴格的對應關系。

     

    谷口吉生在金澤 圖源網絡

     

    “建筑從根本上來說是一種裝東西的容器。我希望人們享受于茶而不是茶杯。”

     

    谷口自小受到現代主義建筑思想的熏陶,父親是日本包豪斯學派的代表人物。加之在美國接受的教育,以及在格羅皮烏斯和丹下事務所工作的經歷,讓他深諳現代主義和日本傳統和風之美。

     

    他對于空間營造的重視,甚至可以看出一些密斯的影子[3]。谷口在材料的選取上,一直保持著對玻璃、金屬、面磚和石材等材料的鐘愛,但又不僅限于此。與其他日本建筑師一樣,對于“輕”的追求也是谷口吉生的目標,輕薄的屋頂挑檐、纖細的鋼柱等等經常出現在他的建筑里。

     

    在谷口的建筑中還可以看到日本傳統空間的演變。在谷口的空間語言中最常見的是對日式緣側空間的傳承,“緣側”指代日本傳統建筑中室內外的過渡空間。在谷口的建筑中,在進入建筑之前會有這樣一系列的空間:室外庭院、屋檐出挑的廊下空間、低矮的入口前室空間、內部入口大廳空間。這種空間的存在在于進入要滿足功能性需求的空間之前,是一種空間上的緩沖,更是一種功能上的輔助。這種緩沖使得建筑內部與外部環境相互融合與流動,體現了整體的環境意識。此外,玻璃與豎向格柵的組合很有日本傳統紙窗格的韻味,若隱若現中將外部景觀滲透到建筑中。

     

     

    代表作品

     

    金澤市立玉川圖書館

    日本石川縣金澤市,1978

     

    金澤市立玉川圖書館? ?侯旭

    金澤市立玉川圖書館是谷口吉生唯一一次與同為建筑師的父親的合作。

     

    玉川圖書館由本館和建于1913年的近代史料館兩棟建筑所組成,谷口父子共同設計的本館是1978年完工的現代建筑,兩棟之間由露天的中庭連接,設計時特別考量與近代史料館的紅磚之間的協調性,建造時也對近代史料館的建筑進行了修復。玉川圖書館完工的隔年,谷口吉郎就因胃癌而病逝。

     

    谷口吉生曾說過:“為了避免和在建筑上十分有成就的父親競爭,我大學時選擇去念機械工程系,但因緣際會下后來又去美國學習建筑。雖然我和父親的建筑作品在本質上十分不同,但在父親離世之后,也會接到委托要修復或改建他的建筑,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好像可以做出父親的建筑了。”

     

    金澤市立玉川圖書館? ?侯旭

    資生堂藝術館

    日本靜岡縣掛川市,1978

     

    資生堂藝術館? 圖源網絡

    資生堂藝術館由谷口吉生和高宮真介共同設計,獲得了1979年的日本建筑學會賞。

     

    建筑位于靜岡縣掛川市,場地旁邊是新干線的軌道,整塊場地開闊平坦。通過園區正門進入,順著一直延伸至藝術館的道路即可到達展館入口。建筑外觀以釉面瓷磚的銀色為基調,配合弧形的玻璃窗,給人以現代的感覺。弧形玻璃窗外側是鏡面的,人們乘坐新干線經過的時候,可以看到玻璃窗上反射出列車的畫面。

     

    建筑形體由一個圓形體量和方形體量組合而成,通過這種簡單的組合形成的空間,巧妙地形成了參觀的流線。設計除了方和圓的對比,還營造了明亮與黑暗、開放與封閉的對比,伴隨著行進可以感受到在不同的光照強度下的展品。[4]

     

    資生堂藝術館? 圖源網絡
    資生堂藝術館? ?momoyorozu

     

    土門拳紀念館

    日本山形縣酒田市,1983

     

    土門拳紀念館? ?wakiiii

    土門拳紀念館作為日本最早的攝影專業美術館,收藏了多達7萬件以上土門拳的作品。紀念館獲曾獲得過吉田五十八獎、日本藝術院獎。建筑將傳統性和現代性相結合,并加入與場地融合的人造環境,每一個細節之處都處理得十分考究。

     

    坐落于距離酒田市區西南方向4公里的飯森山公園中,建筑以美麗的樹林和山丘為背景;前面設置了池塘,是遠眺鳥海山的絕佳場所。谷口為了更好的設計這個建筑,瀏覽了土門拳幾乎全部的作品,甚至親自拜訪了許多土門的老朋友,聽取他們的意見。在設計階段,也邀請了土門的親朋好友參與設計,中庭采用了薩姆·諾格奇的雕刻、入口正面的銘牌是龜倉雄策設計的、敕使河原宏參與了庭園的設計。[5]

     

    土門拳紀念館? ?Jun-K
    土門拳紀念館? ?kzsktt36
    土門拳紀念館? ?kuroda yuki
    土門拳紀念館? ?u*yam

     

    東京葛西臨海水族館

    日本東京,1989

     

    東京葛西臨海水族館? ?Kenji-Lit

    東京葛西臨海水族館是在東京灣填海區域建造的水族館。該建筑物的形狀像一個直徑為100米的圓盤,其大部分結構都埋在地下。在入口處,谷口設計了一個淺反射池。水池池圍繞著一個八角形的玻璃穹頂,作為入口,在東京灣形成了新的風景。此外,通過對通往水族館的通道的空間處理,道路邊緣與東京灣的水域融為一體。該設計將游客與周圍的葛西臨海公園完美地融為一體,使游客可以欣賞到開闊的城市景觀。

     

    東京葛西臨海水族館? 圖源網絡
    東京葛西臨海水族館? ?senngokujidai4434

     

    信濃美術館·東山魁夷館

    日本長野縣長野市,1990

     

    長野縣信濃美術館 東山魁夷館? 圖源網絡

    長野縣信濃美術館東山魁夷館為保存日本著名山水畫家東山魁夷捐贈的畫作而修建。建筑位于靠近善光寺的公園中,其位置的確定是以一個邊長為50米的正方形標記于場地正中央,剩余部分形成水景庭園。谷口用這樣精準勻質的幾何形態將固有的穩定與永恒感表現出來。細膩的鋁板、通透的玻璃、清澈的人造水景以及出挑于水面之上的輕薄屋檐,都能體現出谷口純凈的建筑特質。這樣的建筑形象與周圍的水景庭園一起構成的一幅寧靜的美麗畫面,與東山魁夷的畫作所展現的藝術思想相得益彰。

     

    長野縣信濃美術館 東山魁夷館? ?wakiiii

    長野縣信濃美術館 東山魁夷館? ?いわいわさん
    長野縣信濃美術館 東山魁夷館? 圖源網絡

     

    豬熊弦一郎現代美術館

    日本香川縣丸龜市,1991

     

    丸龜市豬熊弦一郎現代美術館? ?senov

    豬熊弦一郎為日本著名現代畫家,畢業于東京美術學校(現在的東京藝術大學),跟隨藤島武二學習。1938年又前往巴黎,師從亨利·馬蒂斯。

     

    由谷口吉生設計的豬熊弦一郎美術館于1991年在丸龜市開館。正面有豬熊弦一郎的巨大壁畫《創造的廣場》、設置了造型作品的門前廣場,它舒展的主立面緩緩地將站前廣場和內部空間連在一起。館內空間寬敞,輕松開放,引進了大量自然光,采用從1樓到3樓的3層結構,1樓有銷售原創商品、產品目錄的美術館商店,2樓有兩個有形成對照鮮明的比例的展示室,另外,3樓配備了一個天棚高7米,極具宏偉感的展示室。

     

    丸龜市豬熊弦一郎現代美術館? 圖源網絡
    丸龜市豬熊弦一郎現代美術館? ?takashi

    丸龜市豬熊弦一郎現代美術館? 圖源網絡

     

    豐田市美術館

    日本愛知縣豐田市,1995

     

    豐田市美術館? 攝影:李菁琳/有方

    “美術館,從建筑的外部到內部,是為了追求與作品相遇之感動的探索之旅的裝置。”[6]

     

    豐田市美術館建在能夠俯瞰市區的城跡高臺上。利用地形的特征,需要隨著蜿蜒的路徑前行,建筑的全貌才漸漸映入眼簾。乳白色玻璃和綠色石板組成的的長方體建筑,以天空為背景浮現出來。博物館的前面有一條通道,連接所有建筑元素和人工池塘。所有元素的設計都被抽象化,并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形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的鮮明對比。

     

    豐田市美術館? 攝影:夏至

    豐田市美術館? 攝影:李菁琳/有方

     

    葛西臨海公園展望廣場休息室

    日本東京,1995

     

    葛西臨海公園展望臺休息室? ?kenji-M

    葛西臨海公園展望廣場休息室被認為是日本當代輕薄建筑形態的先驅之作。建筑位于葛西臨海公園展望廣場的山丘上,由地上2層展望設施和地下1層休息空間組成。它是一個高11米,長76米,進深6.6米的長方體玻璃體量。觀海平臺由內部的鋼筋混凝土走廊、樓梯和坡道以及外周玻璃構成。其中,內部的鋼筋混凝土承擔了水平荷載,同時為了能夠盡可能地將海景收入其間,將玻璃幕墻限制在只需承受豎向荷載的前提下,確保了建筑最大可能的通透性。實現了輕盈通透的整體形象,可以360度觀賞東京灣的景色。[7]

     

    葛西臨海公園展望臺休息室? ?kenji-M
    葛西臨海公園展望臺休息室? ?yu-hara
    葛西臨海公園展望臺休息室? ?陳曦
    葛西臨海公園展望臺休息室? 圖源網絡

     

    東京國立博物館·法隆寺寶物館

    日本東京,1999

     

    法隆寺寶物館? 攝影:夏至

    東京國立博物館·法隆寺寶物館位于東京上野公園,建筑曾獲得2001年日本建筑學會賞。建筑主要由三個體量連接而成,玻璃大廳的幕墻和采用鐵骨架支撐、細長的豎向窗格是對傳統建筑中拉窗元素的現代化表達。建筑師在這里運用極其通透的建筑外表皮和扎實的建筑內核,創造出豐富的室內外空間。

     

    法隆寺寶物館? 攝影:夏至

     

    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場

    日本廣島縣廣島市,2004

     

    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場? ?taku-matsumoto

    由谷口吉生設計的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場是一座非常不像垃圾處理廠的垃圾處理廠。盡管外觀看起來仍舊是明顯的工廠建筑造型,谷口在建筑中間開了一條通透的走廊,在走廊兩側展示垃圾處理的流程與知識。干凈、通透、明亮的環境局中工場看上去甚至有些谷口往常設計美術館的感覺。此舉不僅改變了人們對垃圾處理廠的古舊印象,亦為城市創造出一處公共活動場所,提升了建筑作為城市公共設施的價值。

     

    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場? ?淳平 筈井
    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場? ?typhoonphotograph

     

    香川縣立東山魁夷瀨戶內美術館

    日本香川縣坂出市,2004

     

    香川縣立東山魁夷瀨戶內美術館? ?YELLOW-Mao

    東山魁夷美術館位于香川縣坂出市,基地為一處能看到瀨戶大橋的濱海地塊。美術館建有地上二層,包含第一展示室(挑高6米)、第二展示室、數位展示室、畫廊等空間。谷口吉生以他的慣用手法(水平切分、帶狀落地窗),為這位重要藝術家打造了這個靜謐而精致的紀念館。

     

    在東山魁夷1260幅的作品當中,青色調的作品即有472幅,占全體的近4成。青色之于東山魁夷的意義可以追溯至日本畫當中對“群青”與“綠青”的使用。這兩種顏色即使鮮明也不會讓人覺得華美,東山魁夷認為他看到的日本海即是這兩種顏色的混合。谷口吉生選擇青綠色的石材作為美術館立面的主要材料,也是呼應了“青色”在東山魁夷作品當中的重要性。

     

    香川縣立東山魁夷瀨戶內美術館? ?YELLOW-Mao

    香川縣立東山魁夷瀨戶內美術館? 圖源網絡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美國紐約,2004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Arend-Jan-Wonink

    自1929年成立以來,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一直是全球當代藝術潮流的領導者之一。在幾位受邀建筑師進行的國際競賽中,從不參與建筑競賽的谷口參加了這次競賽,并最終獲得了擴建的設計權。

     

    谷口提取了每個時期的建筑語言,轉化為新設計的黑色系花崗巖和玻璃,和銀白色系的鋁材和白墻兩類元素。這兩類元素,在他的建筑語言中不論是細節還是大的塊面,都得到了利落而到位的發揮。

     

    谷口把佩里的塔樓作為整個建筑群的構圖重心,同時也是連接現代和過去、支持博物館主體流線,并且定義室內核心區域的軸心。因此,博物館新增了一處如同白色盒子的室內大中庭,連接各個展廳。實墻圍成的白盒子,僅有幾扇窗洞透出樓梯間或是展廳,顯得安靜而有趣。而盒子一側打開,可以同時與53街的城市肌理和背后的花園空間在視線上相通。參觀者從中庭的電梯到達相對高層的展廳,在通往展廳的路徑中,自然的光線和通高的視野,讓每個人思考這個白盒子中庭和周圍的連接關系,還增強了博物館內部的秩序感和內外城市與博物館的通透型。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攝影:陳楊/有方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boshiang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 ?Joseph-O.-Holmes

     

    諾華研究所 Fabrikstrasse10

    瑞士巴塞爾,2010

     

    諾華研究所? ?JOHANNES-MARBURG

    建筑如同漂浮的盒子一樣,采用封閉的白色玻璃幕墻,呈現出非常雕塑化的表現,這對于實驗室大樓來說是不尋常的。這是一種用非常小的陶瓷點狀圖案制成的玻璃,白天從外面看不到里面,但是可以從內部看到外面的樣子。緊湊的外觀,經過特殊設計的地面層以及拱廊的非常規詮釋,使其與園區內的所有其他建筑區分開來。從透明性、體量感、輕量化等各個方面看都是很有趣的項目,也對建筑的施工提出了極高的要求。[8]

     

    諾華研究所? ?JOHANNES-MARBURG

     

    鈴木大拙館

    日本石川縣金澤市,2011

     

    鈴木大拙館? 攝影:肖韻霖/有方

    鈴木大拙館是谷口吉生備受贊譽的杰作。建筑基地位于住宅區深處,地形多起伏。設計最大程度地活用基地原有特征,以期創造出安靜、自然、自由等與鈴木的語言、思想相適應的環境。建筑由“玄關棟”“展示棟”“思索空間棟”以及連結它們的回廊構成,回廊兩側是“水庭院”和“玄關庭院”。這種分隔是為了避開紀念性的表現,實現隨和的狀態。

     

    鈴木大拙館? 攝影:肖韻霖/有方
    鈴木大拙館? 攝影:趙曉旭/有方
    鈴木大拙館? ?何斌

     

    亞洲協會德克薩斯中心

    美國休斯頓,2011

     

    亞洲協會德克薩斯中心? ?Paul-Hester

    位于全美第四大城市,該建筑是以通過亞洲相關信息和文化進行國際交流為目的而建設的設施。盡管項目面積很小,仍然提供了包括畫廊、273座的劇院、教育中心、水上花園、娛樂大廳、雕塑花園、屋頂花園和咖啡廳在內的多樣功能。

     

    為了介紹亞洲藝術文化,在劇場和展示室的中央設置2層通高空間,人們可在此相遇、交流。建筑由兩個正交的面構成,通過設置在墻壁上的開口部和從墻壁突出的玻璃陽臺,與周邊的庭院產生關系,根據時間的不同,產生微妙變化的場所。該中心的石材外觀和內部是設計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470塊侏羅紀石灰巖在德國被切割,從27層石料中只有兩層中找到了50塊符合谷口標準的石材。

     

    亞洲協會德克薩斯中心? ?Paul-Hester

     

    加賀片山津溫泉

    日本石川縣加賀市,2012

     

    加賀片山津溫泉? ?shin-kawamura

    作為溫泉街再生的第一環,加賀片山津溫泉建造于廢棄旅館的舊跡,如今已成為當地人與游客交流的場所,扮演起推動城市發展原動力的角色。

     

    建筑外觀貫徹了“谷口建筑”風格的玻璃箱子形象,內部則極盡洗練。有“湯之湯”和“森之湯”兩個大浴場的片山津溫泉,在置身浴缸的瞬間便陷入風景與溫泉融為一體的幻想世界,仿佛可在入浴的同時鑒賞瀉湖與森林的新式博物館一般,別具一格。位于建筑2層的的咖啡廳設有開放式平臺,夏天可在此欣賞瀉湖湖面騰空的煙花。

     

    加賀片山津溫泉? ?嶋崎英之
    加賀片山津溫泉? ?Boshiang-Lin

    加賀片山津溫泉? 圖源網絡

     

    京都國立博物館·平成知新館

    日本京都,2014

     

    攝影:李菁琳/有方

    平成知新館建于古典風格的明治古都館旁,與基地周邊的文化遺產(對面就是國寶三十三間堂)、自然環境(重新規整了庭院)緊密相連。新館的外觀設計強調了挑檐的高度,其水平延伸的狀態、表面的柱梁關系、朦朧曖昧的光線,以及非對稱的平面,都延續了日本傳統空間的構成要素,建筑充滿寧靜的禪意。

     

    展室內的空間與燈光設計配合得更是絕妙,主要的展廳分為三層,每層都可以透過精心設置的格柵,隱約看到下一層的空間。比如從三層至二層的格柵是深棕色的木材質,比例粗疏;從二層至一層的格柵是金色的金屬材質,比例細密;空間之間,有人走、有人停、有人坐下,配合極具氛圍感的室內照明,展室內充滿了一種非常日本、非常優雅的暗之美。

     

    攝影:李菁琳/有方

     

    GINZA SIX

    日本東京,2017

     

    GINZA SIX? 圖源網絡

    谷口主要負責GINZA SIX初期階段的城市設計和建筑的外觀。該建筑將原有兩個街區合二為一,為了避免阻斷人們原來在銀座中的行動路線,在建筑層面,谷口提出了“屋檐”的概念。他為辦公區每個高樓層都設計了一圈不銹鋼“屋檐”,通過此種方式展現水平方向的一致性。占據低層的商業空間,將位于中央大道上的六個品牌店鋪設計成“門簾”。“門簾”與“屋檐”相互呼應,將建筑物按垂直方向劃分為較小的區塊,方便人們進入建筑物中,同時還體現出建筑物與銀座小街小巷相連的規模。

     

    “建筑的價值當然是能夠永久保持下去。”統一的“屋檐”是不變的部分,安裝在“屋檐”下的“門簾”則是變的部分,可以根據時代的變化和流行趨勢進行更換。哪怕幾十年后,GINZA SIX建筑仍然將和現在一樣,持續映射出街道的景象。

     

    GINZA SIX? ?新建築社
    GINZA SIX? ?Boshiang-Lin-1
    GINZA SIX? ?Rico-Rodriguez
    GINZA SIX? ?Max-Fan

    谷口吉郎·吉生紀念金澤建筑館

    日本石川縣金澤市,2019

     

    谷口吉郎·吉生紀念金澤建筑館? 圖源網絡

    谷口吉郎·吉生紀念金澤建筑館,由谷口吉生對其父親谷口吉郎的故居改造而成,是日本第一個關于建筑與城市的博物館。在這個建筑內能同時體驗到谷口父子二人的作品:建筑館本身由谷口吉生設計,其中永久展覽室則充分再現谷口吉郎所設計的和風別館“游心亭”的大廳與茶室。建筑將以展覽功能為主,通過講座和建筑巡回等周邊活動向世界展示金澤的建筑文化。

     

    谷口吉郎·吉生紀念金澤建筑館? 圖源網絡

     

    新大倉酒店

    日本東京,2019

     

    新大倉酒店? 圖源網絡

    1962年開業的東京大倉飯店,是谷口吉郎設計的,被譽為日本建筑里東西結合做得最好的案例之一。這間集日本傳統氛圍與西方現代設計為一身的酒店,代表了許多西方人心中對日本之美的珍貴記憶。面對公眾的期待,谷口吉生作為主持改造的建筑師,與其父親再次展開跨時空的對話。谷口表示這是命運,是責任,更是挑戰;自己的任務不僅是保留下大倉飯店那最具標志性的大堂,還要在此基礎上把它變成更精彩的空間。

     

    “我希望新的大堂,在未來的許多年里能受到所有客人的喜愛。”新大堂看起來與原來幾乎無異,谷口吉生的心思都用在了背后——原創設計的工藝品和精心制作的細節被謹慎地搬運并修復,但也有部分細節上的調整:岡山的工匠們并沒有試圖重現大堂里老扁柏木的黑色光澤,而是花了兩年時間,用已有300年歷史的扁柏木制造出全新的屏風。

     

    新大倉酒店? ?Akio Kon/Bloomberg

    參考資料:

    [1] 程艷春、陳怡如,《日本現當代建筑尋蹤》,2019,有方

    [2] 羅蘭·哈根伯格著ROLANDHAGENBERG.職業建筑家:20 位日本建筑家側訪[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 (日) 楨文彥,Stillness and Plentitude-The Architecture of Yoshio Taniguchi.JA.1996(1).

    [4] https://corp.shiseido.com/art-house/jp/visit/

    [5] http://www.domonken-kinenkan.jp/information/

    [6] https://www.museum.toyota.aichi.jp/about/

    [7] 郭屹民. 結構制造:日本當代建筑形態研究[M].同濟大學出版社,2016.

    [8] https://tksmrkn.exblog.jp/12065040/

    [9] (日) [谷口吉郎·谷口吉生]の建築 金沢が育んだ二人の建築家

    [10] https://webdesignmagazine.net/yoshio-taniguchi/

    [11] https://vimeo.com/126561750

    [12] https://ginza6.tokyo/news/104


    本文由有方編輯整理,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圖片除標注外均來源于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聯系郵箱:info@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未標題-1.jpg

    上一篇:BIM建筑|大家的風景:錦堤驛改造更新 / 垣建筑設計工作室

    下一篇:BIM建筑|瑞典Frihamnskyrkan教堂 / Elding Oscarson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在线免费视频| 插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电影 | 亚洲sm另类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一区| 精品人妻无码一区二区色欲产成人|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 三级韩国一区久久二区综合| 国产一区二区高清在线播放| 天堂资源中文最新版在线一区 | 国产亚洲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 | 色天使亚洲综合一区二区| 无码人妻aⅴ一区二区三区有奶水|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观看 | 国产对白精品刺激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精品久久91|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69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视频中文字幕 | 精品一区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四| 极品尤物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污WWW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黑人一区二区三区|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一区一区三区| 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亚洲bd| 午夜DV内射一区二区| 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一区二区乱子伦在线播放| 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一区 | 中字幕一区二区三区乱码 | 无码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第一区二区三区 | 激情综合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