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為推動白蟻防治工作向智能化、數字化轉型,助力“數字住建”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長沙市白蟻防治站于近日組織開展智能型白蟻監測裝置安裝實操培訓,并在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新民學會舊址(蔡和森故居)完成示范應用,為紅色建筑保護注入科技動能。
此次培訓創新教學模式,特邀白蟻防治領域專家采用理論講解與現場實操相結合的方式,系統解析智能地下型餌站的核心技術原理。該裝置內置物聯網傳感器,可實時采集白蟻活動軌跡、環境溫濕度等數據,通過云端平臺實現精準施藥與動態預警,構建起“監測-預警-處置”的智慧防治閉環。參訓人員分組進行模擬演練,重點掌握定位布點、設備調試及數據回傳等標準化操作流程,確保技術應用的規范性和可復制性。
智能型白蟻監測裝置系統原理
培訓次日,長沙市白蟻防治站專業技術團隊趕赴新民學會舊址,針對木質結構建筑群的白蟻侵蝕風險,在建筑外圍關鍵區域科學布設18套智能監測裝置,形成立體防護網絡。智能型監測裝置的應用將大幅度提升白蟻防治效率,降低人工巡檢成本和化學藥物使用量,同時通過移動端APP實現24小時動態監測,真正達成綠色防治目標。“我們為歷史建筑裝上了智能衛士,既保障文化遺產安全,又踐行生態保護理念。”長沙市白蟻防治站相關負責人表示。
白蟻防治專家在新民學會舊址教學安裝智能監測裝置圖片
作為構建數字防治體系的重要實踐,此次技術應用標志著長沙市白蟻防治工作進入智慧化新階段。未來,長沙市白蟻防治站將持續推進智能監測裝置的規模化部署,逐步完善“預防-監測-治理-評估”全鏈條智慧防治體系,為城市文化遺產保護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科技支撐,書寫數字賦能白蟻防治事業的新篇章。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惠濟區電子信息智能制造基金小鎮項目工程(天河科創園)項目項目總監變更公示
下一篇:政策新聞 | 衡水市住建局 關于開展2025年第一次全市市政工程及預拌混凝土生產企業質量巡查工作的通知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