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前進央企等于捧金飯碗,現在同事群里一半在曬新能源項目,一半在吐槽部門又合并了。
曾幾何時,建筑八大央企是行業的定海神針。承接全國70%以上的鐵路、90%的房建和冶金工程,北京大褲衩、港珠澳大橋、三峽工程這些超級工程,全是它們的手筆。
但是2024年地產下行、基建換擋,這些國家隊日子過得咋樣?今天就用最實在的話,聊聊八大央企的真實生存狀態。
誰能想到,曾經的房建一哥,現在靠新能源逆襲了!
2024年中建能源工程新簽合同額直接沖到5008億元,同比暴漲85.6%,占基建業務的35.4%,成了第一大細分賽道。
我的前同事小林在中建三局,去年還在畫住宅施工圖,今年已經駐扎在湖南儲能電站項目上。以前天天改戶型圖,現在研究全釩液流儲能,光2025年上半年,我們局就拿了12.5GWh的儲能項目,合同額快1000億了!
更狠的是,中建直接從電建、能建手里搶單,2.78元/Wh的報價把儲能EPC市場卷得飛起。
除了儲能,中建還攥著保障房、城市更新的硬訂單,旗下中海地產雖然收縮了商業地產,但保障房建設占比提升到40%,回款穩得很。
能建這兩年的轉型堪稱教科書級。從十三五末新能源業務占比不足13%,到2024 年飆升至40%,承建的新能源裝機規模快5000萬千瓦,穩居行業第一方陣。
電建的日子一直很穩,畢竟全球80%的大型水電站都是它建的,基本盤夠硬。
2024年海外業務更亮眼,國際合同額2239.57億元,同比增長4.08%,營收 906.28億元,增速11.43%。

這兩家是鐵路建設的絕代雙驕,全國高鐵、普鐵大部分都是它們承建的。
2024年雖然地產相關業務收縮,但國家鐵路投資沒減,京滬高鐵、京張高鐵這些標桿項目還在持續推進,海外的莫斯科地鐵、沙特麥加輕軌也能帶來穩定營收。
交建的核心優勢在港口航道和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上海洋山深水港這些超級工程讓它在細分領域難逢對手。2024年雖然國內房建業務收縮,但海外的巴基斯坦瓜達爾港、肯尼亞蒙內鐵路一直在持續創收。
中冶在冶金工程領域是獨一份,國內90%、全球60%的鋼鐵基地都是它建的。
2024年鋼鐵行業雖有波動,但它早早就轉型城市更新和主題工程,北京環球影城、珠海長隆海洋王國都是它的代表作。

中國化學的核心業務是化工、石油化工工程,2024年化工行業整體下行,新項目減少,只能靠存量項目和技術升級續命。
2024年的八大央企,早已不是 一刀切的穩定,內部差距越來越大:
轉型成功的部門:新能源、儲能、城市更新板塊的員工,天天加班趕項目,年終獎能拿3-6個月工資;
堅守傳統業務的:鐵路、房建、化工板塊的員工,雖然不擔心失業,但工資漲幅停滯,部門合并、人員優化是常態。
被迫跨界的:不少從房建、地產板塊轉崗的員工,要重新學技術,以前畫住宅圖,現在要學BIM、光伏設計,40歲還要跟剛畢業的大學生一起考證。
建筑八大央企的現狀,其實就是中國建筑業的縮影。
我在建筑行業摸爬滾打十幾年,今年最扎心的感受莫過于:八大建筑央企早已不是當年一榮俱榮的鐵哥們,而是活成了三種完全不同的光景。有人踩著新能源的風口吃肉,有人守著傳統基建的基本盤喝湯,還有人在細分賽道里悶聲啃骨頭。
這哪里是央企的生存分化,分明是整個建筑行業的轉型縮影,咱這些干工程的,看著他們的現狀,就像看到了自己的未來。
你看中建,妥妥的轉型尖子生,2024年新簽合同額沖到4.5萬億元,光新能源工程就占了35.4%,儲能項目從電建、能建手里搶單搶得飛起。
再看能建和電建,一個新能源業務占比接近40%,一個海外水電+光伏項目逆勢增長,這兩家把雙碳紅利吃透了,以前建火電廠、水電站的老手藝,換個賽道照樣吃香。
而中鐵、鐵建這對鐵路雙雄,就像守著老營盤的老炮兒。2024年全國鐵路投資 8506億,他倆承包了近90%的鐵路工程,南玉高鐵、滬蘇湖高鐵這些超級項目還是他們的主場。
但日子也沒以前舒坦了,中鐵新簽合同額下滑12.4%,鐵建也降了7.8%,交建和中冶也差不多,交建靠港口橋梁和一帶一路項目撐著,中冶守著冶金老本行又摻了點城市更新的活,雖然餓不著,但也沒了當年大干快上的豪氣。
最讓人意外的是中國化學,這個化工工程的獨行俠,愣是在行業整體承壓的情況下,2024年營收漲了4.2%,凈利潤漲了4.8%,境外業務更是飆了30.1%。
這說明啥?不是央企大就穩,而是找對細分賽道,哪怕偏門,也能悶聲發財。
其實八大央企的分化,說到底就一個理:不是國家隊的身份能保一輩子飯碗,而是誰能放下老本行的架子,跟著政策風口轉、跟著市場需求變,誰就能活得滋潤。
畢竟在建筑行業,從來沒有永遠的鐵飯碗,只有永遠的適應力。它們沒有躺平,而是在主動求變:中建從蓋房子轉向搞能源,能建把新能源做成支柱,中鐵鐵建深耕國家戰略工程,交建在海外開辟新戰場。
這些國家隊的韌性,其實也給我們行業人指明了方向:那就是跟著政策走、跟著技術走、跟著市場走,就不會被淘汰。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BIM算量邁入標準化時代!《建筑工程算量信息模型標準》正式發布,原文下載
下一篇:建筑行業不行了,你想學BIM進步自己么,那么你一定想知道零基礎學會BIM需要多長時間?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