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為了科學保護鵬程歷史文化街區各類歷史文化遺產,系統整合歷史文化資源,準確凝練街區文化特色,合理明確街區定位,正確處理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城市現代化發展之間的關系,特委托杭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與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筑設計研究院總院編制了《寧德市蕉城區鵬程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2017-2035年)》。目前該規劃已根據歷次會議精神修改到位,擬提請福建省人民政府審批。為落實城鄉規劃的民主決策、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要求,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現對規劃方案進行公示,公開征詢意見。
公示時間:2024年11月6日至2024年12月6日(共30日)
聯系電話:0593-2867076
查詢網站: 寧德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官網
一、規劃期限
規劃期限:近期至2025年;遠期為2026年—2035年。
二、規劃范圍
規劃范圍:北至八一五中路,南至南環路,東至環城路,西至蕉城南路,總面積 12.7 公頃。
三、規劃原則
真實性。保持街區較高的真實性,具體指:①保持街區較為完整的歷史空間布局形態,歷史街道走向、寬度不得改變;②歷史建筑的鋪地、木窗、屋頂等保持原貌、原材料、原功能。
完整性。保持街區較高的完整性,具體指:①保持街區與周邊相互依存的山水城空間關系得以延續;②保持街區整體環境風貌的完整性;③保持內部街巷肌理、名稱的完整性。
延續性。鵬程歷史文化街區位于老城人文商業中心,街區周邊商業繁多,街區內傳統民居集中布局,廟宇香火旺盛,具有濃郁的工商文化和傳統信俗文化氛圍,未來規劃內容應保持傳統功能的延續性。
統籌規劃、建設、管理的原則。街區應先規劃、后建設,強化監督管理,嚴格執行審批制度。保護整治工作應當采取微循環、小規模、漸進式的方式,堅決反對大拆大建的改造方式。
四、歷史文化價值
1、歷史地位最突出的街區
鵬程歷史文化街區是最能反映寧德從古至今城市發展脈絡的僅存區塊,是寧德最重要的政治和文化中心,歷史地位深入人心;記錄著寧德的滄桑經歷,集中體現了寧德的城市特色與價值。
2、展現寧德歷史風貌的孤本
鵬程歷史文化街區內存有較多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最能反映寧德歷史變遷和歷史風貌的地段。街區基本保持了歷史格局,歷史地名沿襲至今,建筑風貌以清代建筑為主,且具有一定規模。
五、保護整治規劃
1、保護目標
通過重振古城功能活力、重鑄古城文化意向、重釋古城生活延續等措施,內修于“心”;通過重整古城生態本底、重織古城交通網絡、重構古城基礎設施等措施,外修于“形”;將鵬程歷史文化街區整體打造為寧德的“一個街區、一座古城、一方樂土”。
2、保護內容與對象
類別 | 名稱 | 保護內容 |
物質文化遺產要素 | 空間格局和肌理 | 山海城街關系:保護街區與蕉城區、周邊鏡臺山、白鶴嶺周邊山體,歷史水系以及近海區的空間景觀關系,以及鵬程街區作為寧德市起源地的歷史風貌。 街區空間關系:保護學前街、大華路、華邊弄等主要街巷與其他街巷的空間肌理,原城墻的線位與空間感。 |
歷史街巷 | 包括學前街、大華路、華邊弄、西山路、鐘南街。 | |
文物保護單位 | 包括中南繡花樓,文廟遺址,蕉南觀音弄蔡宅。 | |
歷史建筑 | 已公布的21棟。 | |
建議歷史建筑 | 9棟 | |
建議傳統風貌建筑 | 26棟 | |
歷史環境要素 | 包括下司井在內的4處古井;東、南、西三側城墻遺址;以及東、西、南三側城門;城內十字街格局等。 | |
非物質文化遺 產要素 | 世界級 | 中國水密隔艙福船制造技藝。 |
國家級 | 寧德霍童線獅、抬閣。 | |
省級 | 黃家蒸籠傳統手工技藝,根雕,閩東畬族烏飯制作技藝,福建端午節習俗(蕉城云淡海上龍舟競渡)。 | |
市級 | 城隍信俗,畬族民俗銀飾傳統制作技藝,畬族“登十三云樓”,“上刀山、下火海”,畬族武術,畬族傳統民間舞蹈(龍頭舞、鈴刀舞、獵捕舞),百草堂阮氏祖傳膏藥制作技藝。 |
2、保護區劃
核心保護范圍:東至華邊弄,西至西山路,南至學前街,北至八一五中路,包括學前街、大華路、華邊弄、西山路等街巷及周邊院落,及文廟(明倫堂)、繡花樓保護范圍,總面積共 3.08 公頃。
建設控制地帶:在核心保護范圍外,北至八一五中路,南至南環路、東至環城路,西至蕉城南路,總面積 9.62 公頃。
3、建筑高度控制
基本原則為文物保護單位、歷史建筑、建議歷史建筑和各類保護建筑按照原高度控制,其中文物保護單位建設控制地帶的新建建筑高度要進行嚴格控制,相鄰的新建、改建和擴建的建筑高度不得高于文物保護單位高度。
(1)核心保護范圍建筑高度控制
核心保護范圍內建筑控制在二層及以下,不超過文物保護單位和各類保護建筑高度,檐口高度不超過7米。
(2)建設控制地帶建筑高度控制
建設控制地帶內建筑根據實際情況,劃分為9米、18米、24米控制區,但不超過周邊文物保護單位建筑高度。
六、傳承發展規劃
1、功能定位
“最寧德”——歷史之源、記憶之根、文化金名片;
“綴蕉城”——集居住、商貿、游覽、創意于一體的歷史“境”街區;
“追生活”——傳統民俗生活的活態樣本。
2、空間結構
規劃形成“五核、四區、三軸”的空間結構。
(1)“五核”
以歷史文化街區中的四個主要公共空間作為結構組織的核心,包括傳統民居體驗核、繡花樓文化展示核、文廟朝圣核、忠靖王府信俗展示核以及文昌君文化核。
(2)“四區”
兩個城市功能配套區:主要為區塊東、西部現狀保留的商貿城、交通大樓、銀行、機關幼兒園以及紅星商業城,為鵬程歷史文化街區及周邊提供一定的配套服務功能。一個傳統民居風貌展示區:主要為大華路兩側區塊,是傳統院落肌理保存最好區塊,也是寧德傳統生活方式體驗的核心區塊,主要布置精品民宿、私人博物館、休閑茶室、手工藝展示、學前街傳統商業等功能。一個社區服務配套區:包括文昌君周邊、蕉城一小、瑞豐商業城、衛生服務中心, 以居住功能為主,配有教育醫療等社區服務功能。
(3)“三軸”
學前街傳統特色商業軸、大華路傳統民居展示軸及串聯各個信俗文化節點的傳統民俗文化展示軸。
3、道路交通規劃
整個歷史文化街區規劃道路系統打造“人車分流(P+N),構建外部通達,內部宜人的慢行交通體系”,道路等級按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街巷四個等級布置,其中:
主干路:主要為蕉城南路,紅線寬度 36 米;
次干路:主要為八一五中路、環城路、南環路,紅線寬度 24 米;
街巷:根據重要程度分為一級街巷和二級街巷,其中一級街巷主要包括西山路、大華路、學前街、中南路、華邊弄等,對街區內部交通承擔組織作用,有些可以通行車輛,二級街巷寬度 2-5 米,使得街區交通形成一個完整有機的網絡,提高街區內部可達性。
4、空間景觀規劃
整個街區打造“四街、一墻、五廟、六入口、二十院”的空間景觀格局,其中:
四街:大華路(傳統民居展示街)、學前街(特色文化休閑街)、華邊弄(信俗文化展示街)、中南街(傳統特色商業街);
一墻:沿南環路改造沿街立面,增建城墻地景景觀,形成南城墻遺址記憶的景觀界面;
五廟:關帝廟、鵬程鏡、忠靖王廟、觀音亭、文昌帝君;
六入口:東西南北+關帝廟共+牌坊共 6 個入口小廣場;
二十院:陳氏民居(大華路 1-3 號)、大華路 4 號、西山路 41 號、蔡氏大院(華邊弄 15 號)、陳家大宅(華邊弄13 號) 、張氏民居(大華路 5 號)、馬家大宅(西山路 38 號)、馬氏民居(西山路 37 號)、林氏民居(華邊弄 1號)、蔡氏民居(華邊弄 2 號)、馬氏祠堂、陳家大院(華邊弄 13 號)、黃家大院(大華路 15 號)、黃氏民居(大華路 14 號)、薛家大院(大華路 20 號)、陳氏故居(大華路 26 號)、林聰故居(大華路 27 號)、陳家大宅(學前街 52 號)、黃家大院(中南路 38 號)、繡花樓。
5、旅游系統規劃
(1)主要旅游線路
傳統民居文化旅游路線:包括大華路、華邊弄,以歷史建筑、特色風貌建筑最為集中的大華路、華邊弄為依托,打造寧德傳統民居特色體驗街巷。
傳統民俗活動巡游路線:包括學前街、連接中山路與八一五中路的新規劃路段,規劃連接中南路與八一五中路入口處,形成信俗文化特色街巷。
古街商業展示路線:包括學前街、中山路,以傳統商業、歷史文化元素最為集中,且保留歷史格局的學前街為依托,重塑街巷兩側的傳統商業,打造商業氛圍、市井生活氛圍濃厚的傳統商業街巷。
(2)次要旅游線路
主要為竹竿巷、西山街、中南街等。
(3)主要旅游節點
鵬程“十景”即流光溢彩、古街遺風、蔡宅風韻、關帝神韻、鵬程正鏡、城垣古韻、文廟朝圣、忠靖王廟、觀音亭、民風宿舍。
七、規劃分期實施
近期:整治修復文物保護單位,修繕街區內瀕危歷史建筑、建議歷史建筑。優先啟動歷史街區門戶形象節點的整治與優化,包括大華路北端游客服務中心,時代百貨入口處等,作為形象展示的重要節點,同步完善主要街巷如大華路、學前街的街巷空間疏通、市政管線的入地及環衛、消防設施的布點等,整體提升歷史街區生活環境。
遠期:整治修復傳統民居院落,延續傳統居住形態,全面完善歷史街區的風貌打造,包括中南街兩側區塊,沿八一五中路南側區塊、蕉城路東側區塊等,主要為現狀保留建筑的風貌改造與整治,以達到與歷史街區風貌相協調效果,整體提升鵬程歷史街區的品牌實力。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江西省國資系統“揭榜掛帥”企業重大技術需求2024年榜單發布
下一篇:政策新聞 | 開展工布江達縣住建領域城鎮建設服務重大戰略重大項目建設課題研究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