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設計單位? 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一方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項目地點? 廣東省陽江市
建成時間? 2023年09月
建筑面積 35634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提供。
陽江市綜合文化中心位于陽江市漠陽湖公園北側,基地環境優美,視線開闊。項目集合了陽江市檔案館、黨史館、方志館、名人館、博物館、規劃館及工人文化宮等多個機構與功能,為周邊社區注入全新的活力,成為陽江市新城區的文化地標。
△ 項目視頻? ?徐勉
陽江市綜合文化中心采用功能復合、共享集約的設計策略,通過將七個獨立運營機構集中在文化中心建筑內,環繞共享中庭布置,形成七館合一的復合型的文化綜合體布局,既為市民帶來了豐富的空間體驗,又通過集中的服務管理縮短流線、節約用地、減少表面積與空調能耗,減少公共配套資源浪費,創造了國內小城市文化綜合建筑集約建設的新模式。
設計希望文化中心不僅被設計為新區的地標,更能成為與周邊公園共享、為市民提供多重體驗的活力場所。建筑基座通過綠化平臺的手法向漠陽湖公園延展打開,平臺上設置尺度宜人的平緩草坡,建筑基座部分融合如咖啡、書吧、工人文體活動等功能。
市民可以隨意進入、停留、休息,結合平臺上的觀賞植物與條石座階的設計,市民不但可遠觀漠陽湖景和河流景色的全景視野,也可在平臺上實現各種社交活動,各得其所又不干擾。
綠化平臺承載多樣活動,成為漠陽湖公園的一部分,將文化中心和公園的人與活動連為一體,使建筑從封閉的傳統文化公共建筑變成向社區開放的活動場所,激發新城區的社區活力。
山海相融的環境是陽江市最顯著的地理特征,文化中心建筑造型從陽江的山海城市特征與文化中汲取靈感。建筑設計了上部體量海洋意象的白色建筑主體和下部抽象山川元素的綠色平臺,以及象征自然的流動曲線造型,形成了文化中心獨特的山海地域特色。
文化中心微妙的平面外形與立面輪廓控制,令使用者環繞建筑時隨著視角的變換,可體驗到不同朝向各不相同的形體與高低起伏的輪廓變化。而參數化的立面陶棍肌理,在陽光的照射下帶來豐富而充滿動感的光影變化,遠觀如微風吹動的風帆與波浪,展現著陽江濱海城市的地域特色與文化自信。
方案結合亞熱帶濱海地區高太陽輻射、炎熱潮濕氣候的特征,采用多項被動式建筑設計措施降低建筑運營能耗。
立面的豎向遮陽陶棍是項目設計的重難點,主創團隊設計了具有獨創專利的大型復合陶棍遮陽系統,結合建筑各方向立面的陽光照射角度、輻射強度模擬計算,采用參數化的定位控制使陶棍在立面上形成不同角度、高度的變化,在各個方向實現最佳的遮陽、隔熱和采光效果。
建筑采用有利于通風降溫的被動式布局,夏季南向海風經過湖面降溫,為建筑帶來清涼的空氣,降低文化館內外環境溫度。
建筑設計有通風中庭、主導風向開口與立面開窗,春秋季過渡季節可采用自然通風,大幅降低運營能耗。
基座覆土綠化及屋頂花園,除可作為生物滯留區域外,也設置雨水收集裝置可用于景觀植物灌溉,實現海綿城市的生態可持續性。
設計圖紙與模型 ▽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陽江市綜合文化中心
項目類型:公共建筑、文化建筑
項目地點: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四圍大道250號
建成狀態:建成
設計時間:2019年10月—2020年09月
建設時間:2020年09月—2023年09月
用地面積:8645平方米
建筑面積:35634平方米
業主:陽江市代建項目管理局
設計單位: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一方設計集團有限公司
主創設計師:丘建發、包瑩
設計團隊:姜帆、黃文耀、郭遠翔、高瑞、曾超群、李愷欣、楊毅、金勝武、羅偉明、陳楚君、曾憲策、肖鵬飛、譚丹萍、蔣耀輝、岑洪金、杜京京、莫理利、曾志雄、李旭凱、林嘉瑜
室內設計:東三室內設計工作室
幕墻設計:雅眾幕墻科技有限公司
材料商:樂普陶藝
攝影師:徐勉
視頻版權:徐勉
版權聲明:本文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一方設計集團有限公司授權發布。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
投稿郵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db:標題]
下一篇:[db:標題]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