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久前在北京召開的Bentley CONNECTION 大會上,Bentley公司首席執行官、董事會主席Greg Bentley先生在中國又有了新發現: ">
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不久前在北京召開的Bentley CONNECTION 大會上,Bentley公司首席執行官、董事會主席Greg Bentley先生在中國又有了新發現:
超過600位工程師參加此次會議,且人數一屆勝過一屆;
中國用戶對BIM話題的關注熱度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參會的女工程師比例超過在全球同類會議中的其他國家;
……
一件又一件令人欣喜的事件讓中國吸引了Bentley先生的目光。在筆者和Bentley先生對話的過程中,窗外飄起了2017年北京的第一場雪,他更心生感慨:“瑞雪兆豐年?!边@表達了他對過去一年中國BIM發展取得的斐然成績的欣喜,更傳遞了他對中國未來BIM應用發展前景的期許。
他來踏雪尋梅,看見了世界上BIM最美的風景。
他來觸摸BIM脈搏,聽見了中國改變世界的節奏。
曾幾何時,媒體人喜歡詢問國外CEO中外差距在哪里。然而,筆者在國內外場合都看見Bentley先生為中國的BIM應用點贊。事實上,中國在該領域的發展已經絕不遜于國外。這不僅僅是因為中國經濟正在升級,也源于中國人的勤奮好學和其BIM戰隊們的激情。
問:Bentley先生,感覺您看到今天的雪景很是喜悅,真是一個好年景啊。
Bentley:正是印證了中國的老話“瑞雪兆豐年”。我們對中國市場充滿了熱望。
問:我注意到您在國內外的場合,都對中國BIM的發展“點贊”。哪些因素給您這樣的信心?
Bentley:中國的發展目前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經濟發展很快,有很多大型的基礎設施項目開建,而且已建成的項目能帶來不錯的項目回報。中國對BIM科技應用有著巨大的需求。
過去一年,我們的中國用戶創造了“Be創新獎”之最。在25個獎項當中,有5個被中國贏得,中國已經成為全球BIM應用的領導者,而中國市場和中國人都是這場勝利的關鍵成功因素。
問:如何理解中國人對于BIM的貢獻?
Bentley:這屆Bentlety CONNECTION大會迎來了史上最多的用戶參與,人數一年比一年多。另外,一個讓我比較意外的發現是,參會的工程師當中,中國女性工程師的比例比在其他任何國家的同類會議占比都高。我們的用戶包括了男性和那么多女性,他們對BIM的創新應用充滿了激情,而激情對于成就一件事情至關重要。
中國正在建立BIM的大版圖,中國的工程師都很年輕,從小在數字化的環境下長大,本身就有數字化的基因,中國有更好的機會去提高BIM的應用價值。他們有強烈的欲望和愿望與Bentley一起合作推進中國的基礎設施戰略和BIM技術在中國的發展,這也是BIM在中國成功的必然因素。
在與用戶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他們希望把BIM技術從設計階段推進到施工、運營與維護階段,我更感受到自己在被中國用戶的熱情推著走,而且,他們非常尊重Bentley的知識產權,也非常尊重Bentley公司。Bentley公司很榮幸和中國用戶一起邁向數字化。
火熱的互聯網思維創新,其實就是跨界創新。當無人機跨入實景建模,當概念和工程融合,勘察設計顛覆性的一輪變革已經發生,從歐洲到哈爾濱到世界的各個角落。在本次Bentley CONNECTION大會上,融合了無人機和VR技術的BIM展示正在成為主角。
問:我們看到,在數字化大潮中實景建模已成為主流,這會給勘察設計帶來哪些新機會?
Bentley:以哈爾濱文化街區BIM應用為例,這個項目的成功意義在于將工程和概念設計結合在一起,通過實景捕捉,把哈爾濱舊城的精確模型融合在新的方案設計中,非常好地結合了原有地形、建筑物、建設空間、基礎設施等,使之變成一個靈活生動的方案用于送審及公示。這就是Conceptioneering。
這個項目的更大意義在于激發了全球工程師對數字化的敏感程度和熱情。如果有一天實景建模、虛擬現實技術能夠真正滲入到工程的每個環節,那么整個行業的生產力都會向前邁進一大步。我希望中國的工程師和業界同仁一起來推進全球工程界邁向數字化的步伐。事實上,我們已經觀察到用戶基于數字化的應用正在改變他們的技術和服務模式。
問:數字化變革是否正在帶來施工模式的創新?
Bentley:同樣地,通過我們的技術方案,施工單位可以把原來停留在設計階段的服務延展到施工階段,Bentley的愿望和角色就是幫助我們的用戶來拓展創新業務,帶來新的收入來源和業務增長。
我舉一個施工階段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殼牌石油與Bentley公司簽署了全球框架協議,選擇Bentley公司作為托管服務商提供的自動四維/五維施工管理解決方案,改善殼牌公司的資本項目施工執行情況。該解決方案以ConstructSim為基礎,將其18個模塊在不同的工廠生產后,很完美地通過ConstructSim 4D的模擬可視化的施工計劃和工序安排組裝到一起,從而實現了高效組裝,提高了安全性并降低了風險,大幅節省了成本。這就是BIM技術助力工程建設構件化和模塊化從而實現工業化所展現的魅力。
問:您如何評價中國的BIM工業化?
Bentley:中國在BIM模塊化、工業化方面也引領著全世界,通過建筑工業化的方案,可以更好地進一步提升項目交付的質量和降低資源浪費。
在2016縱覽基礎設施建設大會上,我們邀請了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副院長許杰峰作報告,他暢談了借助BIM解決方案驅動中國建筑業的工業化發展,以及建研科技利用Bentley BIM平臺開發PKPM-BIM軟件的案例,該系統幫助不少用戶實現了更好的工業化。
在當下的中國,從交通到核電到N多行業,BIM全生命周期服務為勘察設計院與業主機構帶來效益。先行者已經行動,不甘落伍者已經躍躍欲試。
問:BIM從概念設計走向運維是您一直在宣講的理念,這一理念是否已付諸實踐?
Bentley:這次我來到中國,在和用戶的第一個會議中,他們的公司領導就和我談到,希望把設計能力推進到運營階段,釋放BIM的潛能。
目前,中國核工業二四建設有限公司及中國核工業第五建設有限公司將Bentley BIM技術應用于建筑安裝領域,國核工程有限公司則使用AssetWise平臺進行核電AP1000數據管理。美國的很多核電站應用了AssetWise,我希望向中國的核電企業推薦在運營階段使用AssetWise資產管理系統。當運營過程中有相關的變更需要處理的時候,該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了解變更所產生的影響,以確保符合標準,實現高效安全運營的目標。
問:在BIM支持運維方面,國外有哪些經典案例?
Bentley:這個話題讓我聯想到我們去年和西門子的一項戰略合作。我們共同投資于交通等領域的創新,把Bentley公司為用戶所創建的工程數字模型和西門子的終端控制系統以及運營模型結合起來,為鐵路和道路提供更好的服務,也就是把工程數字化的基因延續到運維階段。還有一個非常有創新意義的項目,西門子在德國的一條高速公路沿線建設類似于高鐵電力的接觸網,建成后,公共交通設備設施和車輛可在這個智能化的路網范圍內使用這些路網電力,還可以隨時變換車道不受影響。這一切實際上都是需要把工程和運維技術結合起來才可以完成的創新。我希望在中國也實現這樣的發明創新與合作。
來自麥肯錫對工程建設行業的調查研究報告表明,該行業的生產力一直低于其他行業,其中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對于數字化工具的采用程度比較低。
而BIM正在為中國工程界帶來新“四化”:設計數字化、施工工業化、項目服務全生命周期化和企業國際化。新“四化”正在給中國工程界帶來顛覆性的變革,也為中國引領世界提供了機會。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入推進,越來越多的中國設計和工程機構承擔國外項目。他們利用Bentley公司的國際化和BIM平臺的一體化優勢,可以方便地與國際相關工程設計建設要求接軌,與全球伙伴協作,升級生態伙伴圈。
而Bentley公司與中國的合作,已經不僅僅局限于技術,正在以三個“推動”建設更龐大的生態圈:在中國推動學業進步,針對在校學生開設專業課程;推動職業發展,讓BIM更加普及;推動專業研究及分享,利用國際平臺讓中國的專家學者和經驗豐富的設計者與世界同行一起分享建筑設計經驗成果。Bentley先生說:“我發自內心地看好BIM的中國潛力?!?
轉載請注明來源本文地址:https://www.tuituisoft/bim/87.html
上一篇:沒有了
下一篇: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