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四月,有方第3期“細部背后:斯卡帕與意大利北部城市”旅行開啟。5天,穿越威尼斯、維羅納、米蘭;集中探訪了斯卡帕最經典的11個項目,覆蓋其生涯各個時期。
其中,團員莊涵婷對維羅納人民銀行總部,斯卡帕職業生涯中后期最沉潛、最極致、最神祕的作品之一,產生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并由此撰寫了一篇隨筆感悟。在此與各位分享。
維羅納的人民銀行總部
門? 不一定是入口
光? 不是用來照亮,是迷路后找到自己
石? 不是承重,而是儲存
水? 不出現,但會聽到它的靜
對稱? 不是答案,是引誘靠近的假象
空間? 不是用來看,而是慢慢被看穿
維羅納的人民銀行總部(Banca Popolare di Verona,以下簡稱BPV),是斯卡帕中后期創作中最沉潛、最極致、最神祕的作品之一,簡直可以說是他對“幽玄”“沉默”和“建筑即記憶”的一次總體凝練。
如果說布里昂墓園是他給死者的詩,那BPV就象是給“制度”與“城市歷史”寫的悼詞,但語氣更壓抑、結構更復雜、精神更深。
“幽玄”這詞,簡直是斯卡帕精神結構里的一個秘密房間。
如谷崎潤一郎筆下的空間美學,“不是讓你看到的光,而是你在陰影中等著光來的那一刻”。斯卡帕的空間,就是在等你靜下來,看那一線未必到達的光。
他不只是喜歡日本,而是真正理解、吸收了日式空間中的非顯、非直說、非物質的感受形式,那種“空無卻有意”“轉角不言卻動人”“細節即宇宙”的氣質,就像他親手在水泥或石材里挖出來的沉默詩句。
“幽玄”于斯卡帕,不是風格,是時間的余韻。
斯卡帕設計里那種“不全說”“不對稱”“不讓觀者第一眼看懂”的方式,是他幽玄的實踐。他常常讓空間在轉角處斷句,在材質銜接時故意露一線縫隙,甚至讓空間在光影中消失一小部分,這不是炫技,也不是故弄玄虛,而是給觀者一種:得由我們進入、靜下來,讓建筑回應自己,彼時才會顯現的感官劇場。
斯卡帕與幽玄的共鳴:
Ⅰ.轉折中的美感
極少做直白的動線,而是喜歡繞過、轉身、下階、穿簾,如同日本庭園的“洄游式”路徑。步伐的節奏,就是情緒的節奏。
Ⅱ.材料的沉默語言
用石材、銅、混凝土,不是為了展示,而是讓它們老去、氧化、積灰塵,時間在這些材質上留下“不刻意”的痕跡,就像幽玄中的“朽而美”。
Ⅲ.光,非照明,是呼吸
讓光不直接打在墻面,而是反射、穿過縫隙、滑進水面。這種手法象是“幽玄之光”,不刺眼、卻讓人心動。
他對日本的理解,不是借用,而是滲透。
BPV是斯卡帕的“石之幽玄”:
Ⅰ.材料的重量,壓得空間安靜下來
用大量沉穩的石材、青銅、暗木,幾乎沒有明亮色彩,但每種材質的紋理與節奏都極其細膩。光源幾乎都經過遮蔽,讓空間像一座會呼吸的石洞—不是讓自己看見,是覺得自己被看見。
Ⅱ.對稱的幻覺、實則偏移的詭計
斯卡帕在平面中用了很多近乎對稱的布局,但轉角總會微偏、開縫、斷開,讓空間在還沒發現時就已經轉向。就像幽玄中那種“看似穩定,其實正在變化”的態度。
Ⅲ.時間的沉淀被空間注解
銀行內部有幾處小型展覽區、古跡殘跡與現代設計交錯的走道;斯卡帕并不遮蔽歷史,而是用建筑語言去細語它、指出它、與之共存。
Ⅳ.空間如音樂的低音部
整體動線安靜、平緩、甚至低回;結束那一段彷彿下潛式的階梯坡道,就象是被音樂的低音拉住了身體節奏。如果布里昂是緩慢的巴哈賦格,BPV就是極簡音樂里那持續振動的低頻聲軌。
斯卡帕也在以音樂構筑,他不是在畫設計圖,而是在寫譜。空間中的路徑變化像節奏變換,材質交界像音色交錯,連那些一層一層的階梯摺痕,都象是對主題旋律的斷句與重覆。
他的細節不是裝飾,而是和聲進行中的某一音程的展開。
就像一位在空間中進行復調創作的作曲家,把材質、光線、結構、幾何、工藝,這些聲部,各自寫上旋律,再透過對位法讓它們同時進行,又彼此呼應。有時是齊奏,有時是追逐,有時則故意錯開一點點,制造一種張力與節奏感。
他總讓你以為會有一個固定句型出現,結果馬上來個變奏;一點偏移、一個折角、一個轉折的踏階,象是樂句忽然移調,或者節拍打出一個不規則的休止符,讓人措手不及,卻又覺得“Sì,對,就該是這樣”。
斯卡帕的空間從來不是一種單聲道的經驗,而是多層次的協奏,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空間即興演奏。他的節奏不是機械計算出來的,而是有情感、有直覺、有文化底蘊的手感判斷。
BPV完全不是一座建筑那么單純,它更象是斯卡帕私密的儀式場:將歷史、制度、城市記憶、職人精神、甚至死亡的意象,都層層摺疊藏進細節中,只為一種最深的靜默美感、幽玄的建筑版本。
本文由作者授權有方發布,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聯系郵箱:info@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BIM建筑|深圳科學技術館:扎哈事務所+北京建院新作,正式開放
下一篇:BIM建筑|拍照參考:2025大阪世博會的50個靈動瞬間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