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近年來,市建委認真貫徹落實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市委市政府關于傳統行業優化升級和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決策部署,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與創新應用為驅動,著力在智能設計、智能生產、智能施工、智能管理、智能運維等方面持續發力,全力推進AI技術與建筑行業深度融合“杭州模式”,促進建設領域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為全國智能建造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實踐經驗。
一、設計環節的認知更新
AI設計工具的本質是將建筑專業知識轉化為可計算模型,突破人工經驗局限。這種認知革命通過構建“規范數據化—設計智能化—成果標準化”的技術路徑,實現設計效率與質量的雙重提升。為此,市建委編制《杭州市勘察設計行業發展三年計劃(2023—2025年)》,印發《杭州市工程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改革試點方案》等,推動和指導龍頭設計企業和建筑業企業,探索研究以AIGC驅動的全過程智能化BIM模型,實現AI技術在建筑設計領域的創新應用。
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運河亞運公園、浙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紫金準乾科研用房等工程項目在設計階段將BIM技術和AI技術有機結合,進行建筑性能分析模擬、多方案比選、設計優化、成本和工程量統計、施工模擬、VR展示等應用,實現設計、生產、施工、生產和管理“五位一體”建筑產業鏈全過程、全方位的信息化集成。
二、生產環節的迭代升級
市建委通過出臺《關于持續推進裝配式建筑發展的實施意見》,落實推優評先、財政獎補、綠色金融等政策措施,鼓勵和推動裝配式預制構件和部品部件應用BIM數據驅動智能化生產線,有效銜接設計、施工與生產環節,通過IoT和AI技術推動生產設備在線聯動,實現裝配式生產企業自動化排產、標準化生產。
浙江東南網架股份有限公司鋼結構MES智能生產建造系統運用AI算法對原材料額度進行智能化控制,并采用智能終端采集生產物流信息,保證生產的高效性和智能性。
漢爾姆建筑科技有限公司“鋼結構裝配式建筑設計制造綜合技術體系研發與應用”將BIM技術、AI技術與ERP、MES等信息化平臺相融合,打通裝配式內裝設計、生產、施工、運維等全生命周期各環節,實現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及部品部件綠色可循環使用。
三、施工方式的技術革命
隨著AI和機器人技術的不斷發展,建筑機器人和先進智能裝備已陸續進入施工現場,并成為智能建造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市建委通過智能建造試點項目,加快發展智能建造產業鏈群,推動智能建造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技術創新。
浙江建投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基于AIGC技術的建筑施工智能問答系統研究與應用”創新性地引入知識標準回答模式、規范標準層級優化索引以及圖像表格條目邏輯觸發機制,具備智能語音識別轉寫、精確意圖識別、回答高準確率及后臺數據快速導出等功能,為工程技術人員提供決策輔助。
中國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蕭政儲出[2021]33號地塊工程項目應用自主研發的“天蟬”住宅施工機器人系統,集成自爬升系統、分布式智能施工系統、輕量化作業平臺、作業圍護系統和智能監測系統五大系統,具有輕量化、模塊化、裝配化、平臺化、智能化、綠色化等多重優勢,實現施工工藝全鏈條智能化,打造全新的群體智能建造模式。
實踐證明,建筑機器人和先進智能裝備應用大幅提高施工效率,節約人工成本,降低高危環境下人工操作安全風險,提高工程質量。
四、智慧工地的全鏈路賦能
智慧工地通過構建“數字孿生”管理體系,實現工程要素的智能協同,其理論創新在于建立PDCA(計劃—執行—檢查—處理)閉環管控機制,推動工程管理從離散管控向系統治理演進。市建委以“浙里工程建設數字化管理系統”為平臺,推廣智慧工地集成應用,集成基坑自動化監測、遠程AI視頻監控等10余個應用場景,主編浙江省工程建設標準《智慧工地建設標準》。
品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基于海量工程數據訓練及視覺大模型的技術迭代,自主研發視覺AI識別技術,構建“空中+地面”立體化感知網絡,應用于多個工程項目的實名制無感考勤、人員安全監管和環境監測系統。
浙江省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浙江大學紫金港校區建設工程運用“基于AI的無人機—機器人施工—運維全周期自動化巡檢應用”,引入四足機器人平臺,集成數字孿生、AI視覺與多模態感知等技術,構建施工—運維全周期智能巡檢體系,覆蓋軌跡規劃、危險識別、質量檢測與缺陷診斷等核心環節。
五、建筑運維的可持續升級
智慧運維系統通過構建建筑能源代謝的數字映射,實現“感知—分析—決策”的智能調控閉環,市建委以CIM為切入口,探索AI技術在智能運維中的創新應用。目前,杭州CIM平臺已完成三期開發任務,匯集19大類90小類城市數據,實現工程地質勘察智護、地下空間隱患智防、城市更新專項應用等10余個“CIM+”應用場景。
下一步,市建委將深挖智能建造和BIM應用場景,推動全市在建工地智能裝備、建筑信息模型(BIM)與城市信息模型(CIM)平臺實現數據實時互通,探索建設領域大數據、AI模型與CIM平臺深度融合,推進工程項目全量數據治理和數字孿生城市建設。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西坡橫峰度假民宿:梯田云霧間,山居有新篇 / 靈柒設計
下一篇:快訊|2025年兩院院士增選候選人名單出爐,馮正功 、韓冬青、胡越、李滿春、李雄、孫澄、孫一民、王凱、王向榮、伍江、袁烽、張杰、張利、張鵬舉等入選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