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設計單位? 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勝景幾何設計研究中心
項目地點? 四川成都
建成時間 2022年7月
建筑面積? 7682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勝景幾何設計研究中心提供。
大匠之門文化中心所在的安仁古鎮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南部,在千余年的歷史演變中,不同時期、不同風格和尺度的建筑共同組成了復合、多元、對立的城鎮面貌。
項目用地位于古鎮核心區,被城鎮主干道貫通,北依樹人古街,南臨喜來登酒店,東接劉氏莊園和建川博物館聚落,中心為安仁古鎮規劃展覽館及壩子廣場。
北側古街和公館群始建于民國,布局緊湊,為典型中西融合的折衷主義樣式;另一側則為快速城鎮化建設背景下形成的大尺度建筑群。兩部分城市肌理以建筑場地為界,在尺度、朝向、風格上產生了割裂。
在如此復雜而敏感的場地環境中,設計借鑒了安仁本地獨具特色的公館建筑的空間特質,自陳月生老宅起,以一組自西向東尺度逐增、漸次抬升的坡屋頂群,形成了以自由組合的宅、院為核心特征的建筑空間,并同時回應、連接和重塑場地的空間秩序,聯系兩部分城鎮空間的建筑朝向和尺度,將因發展時序產生的宏觀矛盾匯集并消融于建筑本身,修復了割裂的城鎮肌理,重塑了古鎮的核心空間。
▲ 項目視頻? ?是然建筑攝影
依附于坡屋頂群設置的屋頂棧道自中心庭院起,游走于屋面。既作為屋面檢修的重要通道,亦可對居民及游客完全開放,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連接城鎮與建筑。
游人步行其中,或行于脊或沉入澗,周圍景觀時隱時顯,使延綿連續的坡屋頂獲得了“擬山”的意向,與遠處的西嶺雪山遙相呼應,構建了建筑、城鎮與自然山水同構的公共敘事。
坡屋頂下,以安仁公館形色各異的牌樓作為歷史參照,設計塑造了一系列尺度和形態各異的混凝土片拱,作為對安仁本土折衷主義建筑風格的回應。
以6米×6米的基本空間模度為基礎,通過對“片拱”元素的組合和變形,形成了適應不同空間需求和使用功能的基本空間單元。這些片拱單元或高聳或匍匐,在與屋頂形態類型一一對應的同時,也滿足了高窗采光及屋頂棧道搭建的需求。
以混凝土片拱系統為骨架,設計還同時引入了鋼結構及木結構混合受力,以回應歷史上公館建筑磚木混合的結構體系——片拱上架設木屋架,拱間架設鋼圓管及交叉拉桿以保持平面穩定。
混凝土、鋼、木三種真實參與結構受力的構件被完全暴露于建筑空間中,并與外部坡屋頂群建立了緊密的對應關系,成為公館類型建筑在當代語境下的延續和拓展。
設計圖紙 ▽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安仁大匠之門文化中心
項目類型:建筑、景觀、室內
項目地點:四川省成都市大邑縣安仁古鎮
建成狀態:建成
設計時間:2017年2月—2020年4月
建設時間:2020年4月—2022年7月
用地面積:12806平方米
建筑面積:7682平方米
業主:成都安仁華僑城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
設計單位: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勝景幾何設計研究中心(原李興鋼建筑工作室)
項目負責人:李興鋼、劉振
項目經理:譚澤陽
駐場建筑師:陳譯民
建筑、室內、景觀設計:陳譯民、郭文嘉、王漢、孫知行
結構設計:何相宇、陳曉晴
機電設計:劉洞陽、朱琳、汪春華、唐艷濱、常立強、蒲域、段斯南、王昊、楊駿
總圖設計:高治、周清照
結構咨詢:董越
綠色建筑咨詢:翟建宇、曹穎
景觀設計:李力、孔維一、趙紫彤
景觀機電設計:曹雷、李甲、張麗、張堉斌
照明設計:丁志強、李占杰
合作設計與咨詢單位:
室內設計: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建筑環境藝術設計研究中心
照明設計: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張昕工作室
建筑聲學與舞臺工藝設計:北京筑邦建筑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聲學與舞臺工藝工作室
海綿城市設計: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
木結構深化設計咨詢:博億森房屋技術(北京)有限公司
施工:四川省第四建筑有限公司
材料:清水混凝土、膠合木、平板瓦、玻璃磚、火山巖磚、水洗石
攝影:是然建筑攝影、陳譯民
視頻版權:是然建筑攝影
版權聲明:本文由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勝景幾何設計研究中心授權發布。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
投稿郵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海口市秀英區安居房申購人員張磊等2戶家庭基本情況的公示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