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設計單位? 悉地國際東西影工作室
項目地點? 深圳市鹽田區恩上水庫
完成時間? 2024年01月(開幕時間)
建筑面積? 8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設計單位提供。
/ 看見風景
項目位于深圳鹽田區梧桐山頂的恩上濕地公園,在這里一邊是梧桐山恩上濕地的山景,一側是鹽田港海面延綿不絕的“海外仙山”以及同樣延綿不絕港口堆疊的集裝箱。自然與人工的奇觀幾乎在這里同時呈現。



“我想大部分人都會喜歡呆在‘看得見風景房間’,這也是業主在給我們下任務時給的要求:這個驛站要能看見海。于是我們便有了一個愿望:在這個‘房間’里,360°都能看見風景。”
△ 項目區位? ?在場造象
/ 結構存在
“所有建筑物都需要符合結構,因為假如它們不符合結構,就不能豎立起來成為建筑物,而‘它們看起來像符合結構的’就意味著它們不僅應該‘是’,還應該‘表現’它們的存在(being)”
——埃森曼(Peter Eisenman)

在這片生態環境中,設計希望建筑的植入盡量少對自然的環境的影響,于是選擇了一個“傘狀”的圓形鋼結構結構類型——首層盡可能架空,屋頂和樓板由上、下由兩個桁空腹架體系通過中間一根柱子支撐串聯,讓二層活動區周邊不出現柱子,周邊視線充分打開,360°全景視野。


其中不上人屋頂,由16米半徑傘狀結構中柱支撐,二層的活動平臺為主要人流活動空間,由半徑19米的圓形平面構成,由中間中柱、懸挑段由圓形電梯筒,弧形樓梯三點支撐(其中弧形樓梯中段由斜柱支撐)。


/ 結構幾何
為了表現全景的視野,設計選擇了圓形的平面:地面的圓形聚場,二層的圓形平臺以及圓形的屋蓋。三個半徑不同的圓(分別是16米、13米、19米)定位在不同的圓心,圍繞結構柱,相互錯位,形成不同的覆蓋,空間呈現不穩定的動態感;其中對著海的一面戶外平臺最大,成為公眾看海的觀景臺。



單跑弧形樓梯通過旋轉,視線從山轉到樹,最后轉到海平面。衛生間、電梯、設備等服務空間放置北側,結合地形半下沉,露出來的半截體量形成臺階與地面連接,圍繞柱子,在首層形成有頂的半戶外劇場。




/ 結構表意
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來到這里的每一個人如蒲公英一樣在這個城市定居、生活,成為深圳人。設計以“大山里的蒲公英”為意象,創造一個聚會的場所。

設計高度整合了設備與結構:合理利用二層樓板的變截面“結構空腔”,組織空調地面送風,排水,電等設備設置;屋頂圓心安置液壓式可開啟天窗,溫度高時可把室內屋面的熱空氣排放出室內;合理利用屋架的工字鋼凹槽,作為燈槽;周邊玻璃采用單片弧形玻璃作為自身支撐,從而保證室內周邊景觀的通透感。

二層屋頂考慮到有設備走線等問題,順應主梁放射性平面采用白色格柵吊頂,實現“蒲公英”的空間意象。 鋼結構桿件大小充分考慮工廠加工及運輸的便利性,保證項目精度與經濟性。

結構不僅等同于抵抗重力,同時也在表達各部分之間組織與秩序關系,結構以其暴露或隱匿的形式塑造空間的整體氛圍。設計抽象而獨立的系統,支撐了建筑的物理屬性與文化屬性。

/ 藏、顯
上山是一條蜿蜒的小路,一路風景迷人。設計不希望驛站破壞這種尺度的感受,因此在選址時,刻意保留了即將到達場地時的一片樹林,通過對建筑大小,高度的仔細比對,在入口處對建筑進行隱藏與遮擋。另一側驛站又屬于山頂恩上濕地公園的端頭—— 一片開闊綠地的空間節點,建筑又以其完整的形態,形成空間的對景。


/ 后記
《看得見風景,找不到房間》出自福斯特在該書五十年之后的后序,文中感慨“我們雖然看得見這些美景,卻不知道在看美景的這些人們身在何處”。

△ 建設過程視頻? ?東西影
項目完成近兩年,當時也未想一個800平米的房子從設計、完成到發表也經歷了不少的時間,不少的曲折,不少的人在這里付出,來來往往。


當然項目建成,這個“看得見風景的房間”已不再屬于設計者,它的故事需要更多來到這里的人來續寫,其中這一年多社交平臺上的記錄似乎看到更多它與大家生活的關聯,在此也一并對引用過的一系列照片作者表示感謝。






設計圖紙 ▽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梧桐亭
項目類型:公共文化、景觀
項目地點:深圳市鹽田區恩上水庫
建成狀態:建成
設計時間:2021年08月
完成時間:2024年01月(開幕時間)
用地面積:29000平方米
建筑面積:800平方米
建設單位:深圳市鹽田區政府
設計單位:悉地國際東西影工作室
主創建筑師: 朱雄毅、王照明
設計團隊:楊益、李靜儀、吳哲軒、宋慧中、詹文澤、劉磊、王亞偉、朱俐茜
結構設計:吳國勤
施工圖設計:中鐵城際規劃建設有限公司
攝影師:樊釗明、王照明、方芳、朱雄毅、楊益
視頻:樊釗明、王照明
版權聲明:本文由悉地國際東西影工作室授權發布。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
投稿郵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db:標題]
下一篇:第二屆東風汽車創意設計大賽圓滿落幕,AI智繪未來出行新篇章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