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設計單位? 余留地
項目地點? 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項目面積? 150平方米
完成時間? 2025年5月
本文文字由設計單位提供。
騰格里沙漠是東亞地區沙塵危害的主要發源地和必經之路,也是內蒙古生態治理的重點地區。自本世紀初,在中國綠化基金會等國內外環保機構的支持下,由吳向榮創立的“騰格里沙漠鎖邊生態公益基地”,堅持科學育林,取得了顯著的防沙治沙成就。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志愿者加入團隊,為恢復賀蘭山西麓的生態平衡貢獻力量。

鎖邊林員和志愿者們需要長時間深入沙漠作業,暴露于瞬息萬變的極端天氣之下。余留地為植樹者們設計了一座野外營地,提供避難、休憩和調度的基礎設施,同時作為面向社會大眾進行自然教育的平臺。
△ 項目視頻? ?余留地
項目簡稱“沙漠方舟”,作為沙漠鎖邊林員營地,是一座150平方米的綜合保障設施;選址在自然形成的間歇沙湖邊,為鎖邊林團隊提供應急避難,休憩食宿和物資調度等功能。同時,作為一個公益平臺,向社會志愿者,學校和捐獻環保的企業提供交流與活動空間。營地的建造需要考慮到沙漠生態環境的復雜性和敏感性,避免常規現場施工帶來的不可逆侵害。



余留地的目標是創造一個既足夠堅固耐候,又反映環境特質的可裝卸建筑系統。考慮到沙漠嚴苛的施工條件,轉瞬即逝的窗口期,以及極端氣候下建筑材料的耐久性和持續維護的成本,設計團隊采用三維混凝土打印的方式(清華大學徐衛國教授團隊提供技術支持)實現快速建造。


場地旁邊自然形成的間歇性沙湖,源自附近賀蘭山脈的地下水系。沙湖提供植樹和人員駐留的清潔水源,建筑的選址也與其保持適宜的距離,并通過生物降解法集中處理下水。

整個營地包含公共活動室、廚房、衛生間、淋浴間和倉庫。通過化整為零的策略,各功能分散到模塊化的空間單元之中。



項目總共九個空間單元,分成大、中、小三種模塊,其中最大的三個模塊并置貫通為一間綜合活動室。圍繞一個六邊形的平臺,空間單元勻稱排布,構成一個微型的聚落,在無邊的沙漠中創造出一種具有強烈安全感、抽象美和精神力的場域。



平臺由可回收的吹塑托盤支撐,仿佛漂浮在沙海之上。數片三角形帆布構成的天幕為平臺遮擋烈日,也是對傳統蒙古大帳的致敬。


余留地設計團隊希望為植樹者創造有舒適度的臨時棲息所,同時保持對沙漠自然力量的敬畏。最理想的是,當營地“過期”后,它能夠復歸于沙土,不留下有形的建筑垃圾。
三維打印混凝土本質上是聚沙成塔,較之于該地區常見的預制建造體系,如木屋和集裝箱,三維打印混凝土墻體的空腔具有更優良的保溫隔熱性能,且較其它預制混凝土構件更易于優化體量,適應遠程投放和快速組裝,無需永久性、大開挖的地基。


流線型的墻身設計有助于減少建筑的風阻,也力圖使營地融入沙漠起伏的地景,采取一種與環境同頻,而不是爭奇的姿態。


所有單元在工廠中預制完成,空間與結構一體設計,尺寸與荷載經過優化,滿足沙漠中運輸和吊裝的限制。盡管遇到異常天氣,現場落位和安裝主體空間單元僅用了兩個工作日。



營地的其它輔助材料,門窗、管線和天幕都采用可逆的方式構造,盡可能降低對環境的侵擾,同時適應未來鎖邊林種植區域的轉移。混凝土中空的高隔熱性能結合遮陽網,使室內無需機械空調設備。國產高效光伏板為營地提供充足電力,額外蓄能還可以給新能源汽車充電,使項目具備了超低碳、自維持運行的條件。



“沙漠方舟”為阿拉善左旗的經濟轉型提供了一個新范式。該地區是內蒙古受沙漠化侵害最嚴重的牧場,也一直受退耕還林政策的影響而出現發展瓶頸。項目的現場建造團隊中,不僅包括鎖邊林員和志愿者,也有許多周邊的原住牧民參與。項目所服務的“種樹植心”公益活動以可持續理念改善當地水土條件,吸引社會關注和共創,促進生態旅游,為牧區帶來實惠和希望,提供更多元的就業與收入來源。未來,“沙漠方舟”將成為沙漠邊緣社區與廣大世界交流互動的媒介。



項目所具備的開創性價值,是作為中國首例在沙漠環境中,采用三維混凝土打印技術完成的公共建筑,項目不僅服務于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地區治沙鎖邊與生態修復事業,也為人類探索適應極端氣候的可持續建造提供實驗樣本。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沙漠方舟
項目地點: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項目類型:公共建筑、文化建筑、可持續建筑、生態基礎設施
項目面積:150平方米
完成時間:2025年5月
業主:騰格里沙漠鎖邊生態公益基地
設計單位:余留地
首席設計師:宋方舟、岳峰
設計團隊:黃景寧、許宴博
學術顧問:徐衛國教授
三維打印混凝土智能建造:無錫荷清數字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三維打印團隊:高遠、崔方、林志鵬、敬一哲、毛宇軒
現場施工人員:吳向榮、王小明、郎海峰、陶德巴特爾、傅逸楠、劉兆金、陸明、祁成鐸、戴興茂、田海年、田培云、王肖義、俞兆燕、湯希庭、香中林、孫春花、桑會萍、運春來、曾德成、周新、屈大可、王金山、歐陽星雨
攝影師:種樹植心團隊(ATDEF-team)、林畫兒(Huaer-Lin)、胡子文團隊(Ziwen-Hu)、林志鵬
紀錄片制作:賈慧敏、張思爽、胡子文、胡勇、任世瀚、鄭偉波、方琰
材料:三維打印混凝土、塑化木地板、吹塑托盤、高強度纖維遮陰網、太陽能板、電池
版權聲明:本文由余留地授權發布。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
投稿郵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Civil 3D不是升級版CAD!水利工程師必知的4大思維躍遷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