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設計單位? 如恩設計研究室
項目地點? 格魯吉亞第比利斯市
完成時間? 2025年
建筑面積? 30608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如恩設計研究室提供。
第比利斯舊電報大樓是格魯吉亞蘇聯時期的標志性建筑遺產。該建筑由建筑師拉多·阿列克西-梅什基什維利(Lado Alexi-Meskhishvili)與泰穆拉茲·米卡沙維澤(Teimuraz Mikashavidze)于20世紀60年代設計、70年代建成,并于1983年榮獲格魯吉亞國家獎。作為粗野主義風格的地標建筑,它曾是第比利斯的中央郵局及電報局,不僅承擔著基礎設施的樞紐功能,更是社區聚集的公共空間,成為當地交流與公共生活的鮮明象征。

在沉寂荒廢數十年后,如恩受絲路集團(Silk Road Group)創始人George Ramishvili之邀,對該建筑進行改造,旨在實現歷史遺產與當代建筑語言之間的自然融合。
△ 項目視頻? 攝影:Pedro-Pegenaute
此次適應性再利用的設計策略,超越了物理層面的簡單修復,肩負著更深層的使命:守護集體記憶,重新詮釋建筑蘊含的社會意義。項目的核心理念是重塑社區活力,而這也是該建筑昔日的精神所在。




如恩的設計改造并非傳統意義上的“修復”,而是一場“批判性再適用”。這一方法受到斯維特拉娜·博伊姆(Svetlana Boym)“反思型懷舊”(reflective nostalgia)理念的啟發,摒棄對過去的理想化重構,轉而珍視碎片化、殘缺感與詩意性的表達。設計沒有掩蓋歲月的裂痕,而是將其凸顯,使建筑原有的混凝土結構與優雅的新增元素展開層次豐富的對話。




這種方式并非將建筑封存為遺跡,而是讓歷史記憶以鮮活的姿態延續。正如建筑師阿爾多·羅西(Aldo Rossi)所言,此類建筑是城市記憶的永恒錨點。如恩通過重啟建筑的連接功能,讓記憶重新被激活,在當代城市語境中獲得新的延續。



建筑首層被構想為城市公共空間的延伸:一系列交織的廊道,如同第比利斯的狹窄街巷,串聯起餐廳、圖書館與俱樂部等公共設施,最終匯聚至中央庭院。這個經過重新詮釋的室內“城市廣場”,激活了建筑作為集會場所的傳統,亦呼應了格魯吉亞住宅中共用陽臺的特色。




設計體現了理查德·森內(Richard Sennett)所提出的“城市滲透性”理念,刻意模糊了室內與室外、公共與私密的界限。通過將“間”(threshold)轉化為自發交流的平臺,它孕育出活力城市賴以生存的社會互動,也在第比利斯的集體記憶中實現了新的延續。




在上層空間中,客房布局遵循原有的結構網格。空間從入口延展至休憩區與窗邊,呈現出線性的秩序與節奏,仿佛火車車廂的流動感,亦是對歷史上的絲綢之路致敬。

這一隱喻與作家保羅·鮑爾斯(Paul Bowles)在《遮蔽的天空》(The Sheltering Sky)中傳遞的主題深度呼應。書中區分了短暫途經的游客與尋求融入并渴望與當地建立聯結的旅者。正如書中角色所言:“游客在抵達的瞬間便想著歸途……而旅者或許永不回頭。”





如恩的設計有意識地為“旅者”打造一個可供沉思與休憩的空間,將旅程本身定義為真正的目的地。入住停留因此不再是簡單的消費行為,而是一段關于移動與探索的敘事,使建筑昔日的通信功能與現代的旅行儀式緊密交織。





電報酒店正是體現了這一理念。它并未將這座粗野主義地標當作歷史遺跡封存,而是在致敬其過往的同時,為其賦予充滿活力的新生。這種改造方式孕育了一種更深層次的文化旅游理念——訪客不僅觀看歷史,更參與歷史:他們成為第比利斯市民生活的臨時參與者,深入感受歷史的層積、物質的肌理與社會的意義。


如恩的介入讓這座建筑的歷史敘事以全新的方式深刻回響。項目融合了公共參與的精神、旅者對真實體驗的追尋,以及動態保護的理念,實現了較好的平衡。曾經作為電報通信樞紐的場所,如今被轉化為關于社區、記憶與流動的多層建筑敘事空間,電報酒店不再是沉睡的紀念碑,而是充滿活力、生生不息的公共空間,延續著第比利斯的城市精神與生活脈動。




設計圖紙 ▽










完整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迢音·電報酒店
項目地點:格魯吉亞第比利斯市
完成時間:2025年
項目功能:酒店
建筑總面積:30608平方米
占地面積:4395平方米
客房數:239
業主:Silk Road Group
設計單位:如恩設計研究室(建筑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
主持建筑師:郭錫恩、胡如珊
主持協理總監:Federico Saralvo
室內設計協理總監:Laurent Tek
產品設計資深協理:Ath Supornchai
設計團隊:Dania Flores、Ambesh Suthar、Bernardo Tagliani、Lucia Esparza、陳宸、
夏嘉懿、楊元愷、王鈺璇、劉洋、李宛如、吳震海
顧問
備案建筑師:Archidea Architecture
外立面:Meinhardt Facade Technology
照明概念:The Flaming Beacon Berlin Studio
照明設計:Meinhardt Light Studio
廚房:The Airedale Group
機械系統:Dinamik Proje
電氣系統:HBTBIM Engineering Services Co.
結構:Progresi L.T.D.
施工方
施工總包:D&T Group
版權聲明:本文由如恩設計研究室授權發布。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
投稿郵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db:標題]
下一篇:河南省工程勘察設計行業協會 | 強化法務風控,賦能行業未來—河南省勘察設計行業法律風險防控交流活動成功舉辦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