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文章轉載自公眾號“水滴BIM”,掃碼觀看更多優質文章
BIM算量?是的,你沒看錯,我們不是應用BIM進行簡單的工程量統計,而是通過設計模型和Dynamo程序一鍵生成滿足預算要求的國標清單。
BIM算量目標:提取設計模型數據通過計算一鍵生成工程量清單
傳統的算量流程是設計院先完成施工圖紙,咨詢公司在施工圖紙基礎上進行描圖或者二次建模,在導入到算量軟件中,通過套定額等方式經過計算生成工程量清單。BIM算量的方式以三維正向設計為開端,在設計模型的計算上,自動提取模型數據并計算直接生成工程量清單。
傳統算量模式
BIM算量模式
BIM算量思路:設計模型+Dynamo=工程量清單
通過一定的建模規則和自定義的建筑構件完成設計模型,在根據國標清單的計算要求開發二次程序,提取模型中的建筑數據,根據要求進行扣減等計算,在輸出工程量清單。最后通過和傳統算量方式的工程量對比,確定算量的準確性。
BIM算量項目:長春保利天譽
長春保利天譽項目,規劃總用地面積73855.30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74451.4平方米,容積率1.8,綠地率36.02%,停車位1212個,定位高端住宅產品。項目規劃階段由吉林省大王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有限公司提供基于BIM技術的三維漫游和方案推敲,在此基礎上進行了BIM的深度應用—工程量清單統計。
BIM算量成果:BIM算量數據和傳統算量數據對比誤差小于1%
合計數據對比
土建算量數據對比
設備算量數據對比
BIM算量意義:
1、 可以在正式出圖前控制設計限額,降低建造成本。
2、 無需等造價公司給出工程量清單在進行招投標,縮短招投標時間,提升項目運維效率。
3、 從正向設計開始,進行精細化的三維協同設計,減少設計變更數量,提高建筑質量,降低建造成本。
此次算量選擇了比較典型的A8#樓作為案例,作為干貨滿滿的技術貼,下面為大家詳細介紹算量的流程及要點。
BIM算量建模過程
第一階段:確定構建的命名標準和建模標準。
1、由于不同的省份都有自己的算量標準,不同公司都有自己的特點,所以首先要確定的是成本算量參照的清單計價規范或者定額。
2、根據清單計價規則確定構件的命名規則和層級。通過不同的命名讓程序去自動分類構件,查找構件屬性。
命名舉例:N#-短支剪力墻-200mm-C40。
3、根據清單計算規則確定工程量的絕對值及計算方式。通過計算規則確實程序基礎的運算規則。
第二階段:確定建模標準和建模順序,利用前面的構件進行建模。
首先確定軟件自身的扣減關系和計算規則。因為不同的建模方式可能導致工程量統計的方式不同。
舉例:同樣的墻,連接方式不同,墻面積統計的結果就不同。
確定扣減規則:
注:“>”表示為扣減關系的優先級,舉例:柱>墻 表示為當墻柱在模型中重疊時,所采用的扣減關系為柱切墻
1.確定軟件計算數值準確:
為了證明軟件計算數值的準確性,進行了大量的數據實驗,將各類形狀和各種扣減關系的模型分別進行手算來與軟件計算值做對比,結論是軟件計算值準確可靠。
2、根據清單計算規則和施工工藝確定建模順序。
確定好計算規則之后,就要對該規則有一個清晰的建模框架,來保證構件的準確性和易識別性,方便模型信息的提取和建立。
第三階段:算量程序的開發流程。
1、BIM構件屬性識別、數據提取、計算。
利用可視化編程軟件Dynamo,提取模型信息并計算
2、特殊節點的開發。根據節點要求,應用Python腳本語言編寫,在轉換成Dynamo節點。
3、根據算量流程和清單計價規范連接節點完成算量程序。
設計模型+算量程序=工程量清單
算量成果總結
1、算量邏輯整理
2、BIM算量構件庫,建筑、結構、設備約1000個。
3、制作BIM算量標準3個。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推薦專題